一湾清泉,两岸新绿,如今的合肥南淝河码头公园已成为一片游人如织的亲水生态绿廊。短短五年时间里,从“灰头土脸”到“吹去浮尘”,蜿蜒的南淝河右岸正在“上演”另一个版本的“淝河故事”。
南淝河码头公园建成
从“灰头土脸”中走来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彼时,这个位于合肥市东南的小镇是全市最大的砂石货场和混凝土搅拌站集聚地,为合肥大建设提供了70%的砂石用量和50%的混凝土产量;是合肥市最大的专业市场和物流集散地,形成了五里庙装饰世界、国强钢材市场等十余个专业市场集群;是合肥主城区范围内最大的集中连片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走到这里似乎暂停了脚步……
“说起以前的上班路,那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包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刘奇表示,当时镇域范围内只有一条南淝河路,其他都是村路,南淝河路长年累月被来往运输的货车和混凝土搅拌车碾压,路况非常差。
“灰头土脸”一词,可以形容当时这座小镇的城市面貌、发展业态,更代表着片区发展不平衡的一种“阵痛”,淝河人民改造家园的心愿从未如此强烈。
城市建设的孜孜探索
淝河片区发展一直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2016年1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关于包河区淝河片区实施综合改造的意见》,同意淝河片区实施综合改造。
借鉴滨湖新区成片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淝河镇作为当时主城区范围内最大的城中村,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综合改造,规划总面积约21.9平方公里。按照成片综合开发模式,统筹征迁安置、基建提升、生态治理、产业更新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淝河片区综合环境。同时,建立“指挥部+公司”的一体化运行机制,组建国有企业——包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高效有序推进淝河片区综合改造。
片区改造在葛大店敲下“第一锤”,此后,在南淝河、当涂路、包河大道、环城高速围合区域内全面推开来,大建设“包河速度”不断刷新着。据统计,五年来,片区综合改造共完成征迁面积314.03万平方米,征迁进度条达98%,目前已进入攻坚扫尾阶段。
中国视界项目部
水绿交融的新家园
随着一台台机器隆隆轰鸣,一个个城中村悄然退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绿色生长蔓延,历经五年集中攻坚,淝河片区一改“灰头土脸”的落后形象,一个极具时代气息的魅力新城阔步走来。
作为包河建发工程建设部部长,刘奇一直亲历并参与着片区综合改造,“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大刀阔斧的征迁,给片区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面对片区公共基础设施“一穷二白”的现实,交通、教育、医疗、生态、产业的规划建设同步拉开——
龙川路、郎溪路高架、上海路、南淝河路、祁门路相继建成,“四横五纵”骨干路网体系成型,拉开了包河向东生长的框架;川海花园、葛大店幸福城等一批高品质安置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四十八中、屯溪路小学分校、合肥一中淝河校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在此集聚;包河工人文化宫、市三院和市中医院新区建设快马加鞭,大强路睦邻中心各类生活服务一应俱全;布局人工智能视觉科技,“中国视界”产业平台落成投用,国网电力、新东方区域总部正加快崛起,新经济、新业态为片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盛夏时节,放眼合肥主城区东南这片热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恣意流淌,南淝河流水潺潺,岸上绿廊草木葳蕤。从“灰头土脸”中走来,在希望中涅槃重生,南淝河右岸的“淝河故事”仍在继续……(杜静 张政)
原标题:听!合肥南淝河畔的新“淝河故事”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