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一线 » 正文 »

《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解读

《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明确了亳州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规划目标、修复布局、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规划范围为亳州市域内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8521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生态修复卓有成效

亳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

近年来,亳州市相继印发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落实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落到实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初步建立。

生态资源保护方面,亳州市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与“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提升了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开展河长制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管好盆”“护好水”,解决了包河、武家河、小洪河、赵王河、油河等五条河流,2013年以来长期水质劣Ⅴ类的问题。涡河、西淝河等4个国控断面2018—2019年累计获得省级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4050万元。

亳州市通过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各级环保督察发现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市淮河流域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推进国土绿化、采煤沉陷区治理、废弃矿山复垦、农田林网建设,优化了生态肌理。

规划目标分三期完成

根据《规划》,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全面推进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保护重要生态空间、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实施“六一战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至2025年,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形成,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机制初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工程得到有效推进。

至2030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成功构建;生态保护机制基本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

至2035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建成;生态保护机制全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基本形成。

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亳州市将遵循自然地理格局,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四心两廊网络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依托自然保护地等生态源地,通过河流水系串联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构建市域生态骨架。

“四心”为市中心城区“林拥城”生态核心及周边区域、涡阳沉陷区生态核心及周边区域、蒙城国家湿地—沉陷区生态核心及周边区域、利辛西淝河—阚泽湿地生态核心及周边区域;“两廊”为涡河生态经济带、江淮运河生态廊道;“网络化”为以河流水系、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区域绿道等线性廊道为依托,构建由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组成的生态源地,水系、林网组成的全市系统化生态网络。

依据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突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全市共划分6个生态修复分区,包括亳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区、涡阳城区环境提升与采煤沉陷治理区、蒙城北部湿地保护与采煤沉陷治理区、蒙城南部农田整治与水系连通区、江淮运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

亳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区涉及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和河湖水系综合整治2个重点区域。涡阳城区环境提升与采煤沉陷治理区涉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和河湖水系综合整治3个重点区域。蒙城北部湿地保护与采煤沉陷治理区涉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和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2个重点区域。蒙城南部农田整治与水系连通区涉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和河湖水系综合整治3个重点区域。江淮运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涉及城镇人居环境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森林质量提升和矿山地质环境整治5个重点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涉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和河湖水系综合整治3个重点区域。

亳州市将落实最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开展冲突区域综合整治。修复矿山生态环境,稳步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在涡河、江淮运河2条主要生态廊道基础上,以河湖水系、重要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为脉络,建构多级生态廊道。

亳州市将提升农业空间生态功能,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乡村空间格局;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空间质量,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保护和培育林地生态系统。提高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构建系统化城镇生态网络,提升生态功能。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完善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增强城乡蓝绿网络连通性、系统性、协同性。

部署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

《方案》明确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亳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区生态修复目标为,以提升城镇空间生态品质为目标,保护和修复城镇空间生态系统,完善蓝绿空间生态网络,使城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碳汇能力稳步提升、城市环境安全有效保障、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亳药花海大世界水系治理二期工程、武家河水系连通工程、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4个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涡阳城区环境提升与采煤沉陷治理区生态修复目标为,开展城市绿地系统、城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恢复和提升沉陷区生态功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花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4个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蒙城北部湿地保护与采煤沉陷治理区生态修复目标为,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恢复和提升沉陷区生态功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自然保护地水体保护与水质改善工作,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重大工程项目包括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项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2个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蒙城南部农田整治与水系连通区生态修复目标为,以改善蒙城城区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为目标,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及农村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水平。重大工程项目包括“旱改水”建设工程、鳜鱼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4个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江淮运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生态修复目标为,围绕“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建设目标,通过水系治理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推进区域内国土绿化,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重大工程项目包括生态廊道建设、森林城镇建设等8个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生态修复目标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耕地保护水平为目标,优化农业农村用地布局,提升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废弃矿山治理项目4个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方面,在涡河、西淝河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沿线有条件的城镇、乡村基本达到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标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形成连续完整、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生态廊道。全市构建三级生态网络。一级包括涡河、西淝河;二级包括小洪河、武家河、北淝河、赵王河、界洪河、阜蒙新河、茨淮新河;三级以河流水系、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区域绿道等线性廊道为依托,构建由生态源地、水系、林网组成的全域系统化生态网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方案》还明确了保障措施,提出要加强资金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按照“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资源整合”的要求,构建“谁投资、谁受益”“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建立持续回报和合理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

优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对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各地要将建设资金列入本级政府投资计划,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相适应。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汝平 周顶) 

原标题:绿色为底,筑牢“六一战略”生态屏障——《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解读

来源:亳州新闻网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