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一线 » 正文 »

合肥瑶海区开启冬季清扫保洁作业模式

冬日来临,寒意渐浓,针对冬季气温低、寒冷易冻、大风落叶等特点,合肥城管开启“冬季作业模式”。

清掏落叶,确保排水畅通;气温降至2℃以下,停止道路洒水;规范渣土运输,24小时不间断巡查在建工地……在瑶海区,城管部门结合当前气候和道路情况,科学部署全覆盖环卫保洁作业,全力提升冬季环卫保洁作业水平,合理规划冬季道路扬尘治理,保障城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民出行安全。

“人机结合” 全面做好落叶季清扫

环卫工人清理路面落叶,方便市民出行

11月22日清晨,长江东路上几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雨水井,他们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扫帚,举手弯腰间,满满的一簸箕树叶就从井底被转移到垃圾桶里。“这条路我们已经来来回回清扫四五遍了,落叶多,雨水井每天都要清掏一遍。”环卫工人宋道芬一边清扫雨水井里的落叶一边说道。

每年11—12月是落叶集中期,落叶虽美,但遇上雨水,叶面湿滑,存在一定的交通和出行安全隐患。此外,一些叶片掉进雨水井,如不及时清掏,会加重管道堵塞。这种精细化标准化的清掏作业,能最大程度的确保雨水排泄畅通。

为了全面做好落叶季清扫工作,瑶海区城管局根据“路段不同、落叶量不同”的特点,细化落叶清扫方案,除了每日清晨的道路普扫外,在风大、落叶多的时段开展全天随落随扫,全力打造“日清日新、洁净美观”的道路环境。

“我们充分发挥机扫车覆盖面积大、作业效率高的特点,调集洗扫车、清运车等设备对落叶进行清扫和收集。”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增加清扫次数、出车频次、延长机扫作业时间等办法,对落叶相对集中的路段进行重点清扫、巡回收集,确保随落随清,并安排专用清运车辆实行密闭运输,避免沿途撒漏造成“二次污染”。

开启冬季“随温”清扫保洁作业模式

这几日,合肥的气温像“过山车”一样,骤升骤降。针对入冬后的气温变化,瑶海城管开启“随温”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及时优化、调整作业方式,科学调配机械化清扫作业,确保路段干净整洁。

实施路面全覆盖清洗作业,防止冬季扬尘

“比如,我们优化了冬季道路车辆涉水作业,根据温度动态调整作业模式。”瑶海区城管局环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洗机扫作业坚持“作业前看气温、看地温、看路况”原则,当气温降至2℃以下时,停止当日道路洒水、冲刷作业,防止路面结冰;当气温升高、天气晴好时,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作业流程,对路面实施全覆盖清洗作业。

在做好保洁作业的同时,还增加了保洁时段应急巡查机动队伍,全力做好背街小巷的环卫巡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立刻上报处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适当延长生活垃圾清运作业时间,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等。

“针对冬季雨雪天气,我们一方面加强环卫工人安全作业意识,定期检修环卫车辆等环卫设施,杜绝‘带病作业’现象,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物资储备工作。”该负责人表示,“雪情就是命令”,一旦出现雪情,立刻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人员、车辆、设备迅速到位,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扫雪铲冰作业。

工地出入口全覆盖 织牢渣土运输“防尘网”

冬季天气干燥,路面扬尘增多,为改善空气质量,瑶海城管强化源头管控,对辖区28个在建工地渣土运输开展扬尘专项整治,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巡查,从源头筑牢扬尘治理“防护网”。

每天晚上6时,瑶海区城管局东部新中心综合管理服务站的副站长张勇和他的队员们就开启了夜巡任务。查证、看车、车轮是否带泥行驶、是否有遗撒遗漏……

他们在夜色中穿梭忙碌,在各个工地出入口和关键路段值守,每晚检查运输车辆500余次,严查渣土车辆的违规运输行为。同时,重点加强对区内大型建设项目的走访巡查,对轨道6号线、合肥市儿童医院新区、合肥市博物馆等多个建设项目主动服务,上门对接,指导和督促工地文明施工。

“夜间是渣土车运输的高峰时间段,我们详细制定了夜间巡查值班表和巡查路线,做到外运和回填工地全覆盖。”张勇说。

除了路面巡查,瑶海城管部门还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智能视频监控等数字化媒介,对平台发现和反馈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调查处理,进一步加大了渣土运输管控力度。

“我们还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合执法,细化渣土运输检查,筑牢防尘网。”瑶海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瑶海城管以片区为单位,对各工地进行全面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扬尘污染问题,现场交办整改,约谈施工单位,对工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教育,压实企业责任,落实落细扬尘治理要求。

陈震 熊微 钱晨 朱玲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原标题:看“天”作业 “洁”尽全力

瑶海城管开启冬季清扫保洁作业模式

来源: 合肥晚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