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江淮一线 » 正文 »

阜阳园林部门提前打响栾树蚜虫防治战 行走树下不再“雨纷纷”

前几年春季,不少市民会觉得天上飘下“小雨丝”,黏黏的粘到脸上却不见水迹,非常令人讨厌。其实,这是栾树蚜虫在作怪——“小雨丝”正是它们的排泄物。今年春季,阜阳市园林部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栾树蚜虫等病虫害的蔓延,“小雨丝”现象已大幅减少。

恼人的“小雨丝”现象减少

前几年,每到四月份,即便是晴天,许多市民走在街上都会感受到“小雨丝”飘落,抹一把却不见水迹;夜晚散步时,部分路段的路面上会覆盖一层黏黏的物质,走在上面几乎能将鞋子粘住;而那些停放在树下的车辆,也难免被洒上这种物质。

今年春季,不少市民发现这一现象已大为改观。“前段时间,偶尔还能感受到树上飘下‘小雨丝’,但量已大幅减少,现在基本上感觉不到了。晚上散步时,路上那种又黑又黏的物质也很少见了。”市民李女士说。

“其实,前几年都是栾树蚜虫在作怪——这些‘小雨丝’正是它们的排泄物。”市园林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这种蚜虫属于同翅目、毛蚜科,是黄山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们主要危害黄山栾树的嫩梢、嫩芽和嫩叶,通过刺入植物的茎、叶及幼嫩部位,吸取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形、干枯死亡,以及枝叶生长停滞。在严重的情况下,嫩枝上会布满虫体,影响枝条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树势衰弱乃至死亡。这种蚜虫在3月中旬开始孵化,并侵入树干上的芽中,待树木发芽后,它们便会转移到树叶背面吸食汁液。

而飘落的“小雨丝”,正是栾树蚜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蚜虫在吸食树木汁液后,会分泌出一种含有葡萄糖、蔗糖等甜性物质的黏稠液体。这种分泌物虽黏性较大,但对人体并无伤害。

今年防治工作提前启动

据了解,阜城的清河西路、文峰路、西二环、西湖大道、南京路、颍州路、汝阴路等多个路段,均大量栽植了栾树。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消杀车辆进出不便,因此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许多市民对‘小雨丝’印象深刻。今年,我们提前开始了防治工作。”市园林绿化大队相关人士介绍。

4月9日夜间,记者在文峰路上看到,园林管养单位的工作人员正使用喷枪,向道路两侧的栾树喷洒药剂。“主要是防治蚜虫。由于白天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为避免对交通造成影响,我们选择在晚间喷药作业。”工作人员解释。

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大队获悉,按照统一部署,管养单位当天在阜城多条道路上进行了药剂喷洒,以防治蚜虫。这些道路包括河滨东路、西湖大道、淮河路、颍南路、南京路、北京路等。

“防治的蚜虫不仅限于栾树上的,还包括月季、海桐、百日红等春季发芽、长嫩叶的植物上的蚜虫,因为蚜虫之类的害虫喜欢吸食幼嫩叶片。”市园林绿化大队相关人士介绍。

实际上,从今年二三月份起,防治蚜虫、蚧壳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工作就已经开始,称为“春季清园行动”,包括清除枯枝、断枝、病虫枝等,并对绿植上的虫卵进行消杀。3月底至4月初,管养单位采取“群防群治”“集中防治”“专项消杀”等多种方式,对孵化出来的病虫害进行全面消杀。

“目前,‘集中防治’阶段已基本结束,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这位人士介绍。

常态防治不松懈

集中防治阶段虽然结束,但常态化的防治工作依然不能松懈。相关人士介绍,以栾树蚜虫为例,一年内可繁殖10到15代,每代的生命周期从幼虫到成虫需要一周到十天左右。由于每次喷洒药剂不可能完全杀灭所有害虫,且它们繁殖能力极强,每代孵化后都可能产生抗药性,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药品和配比进行防治。

“当气温降至15摄氏度以下时,蚜虫等害虫的活动能力和繁殖能力会减弱,因此常态防治会持续到11月份。”这位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园林部门所使用的防治蚜虫等病虫害的药剂,均为高效且无毒的。若喷洒药剂过程中,有少量药剂飘到市民身上,也不必过度担忧。同时也提醒在道路两侧停车的车主,不必担心药剂飘到车身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挪走车辆,为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便利。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通讯员 李向南 文/摄

原标题:园林部门提前打响栾树蚜虫防治战

行走树下不再“雨纷纷”

来源:颍州晚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