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春日合肥的董铺水库被发现了一处令人称奇的 “自然涂鸦”,一座中心小岛从空中俯瞰,呈现雪白景色,宛如被撒上了一层银霜。经生态专家证实,这并非人工染色,而是大量越冬苍鹭的粪便“绘制”而成。这一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市民驻足。
粪便筑岛,生态链中的“隐形工程师”
3月17日上午,合肥市摄影爱好者陈忠开,在董铺水库东岸靠近西北二环主交处架起三脚架时,董铺水库的薄雾还未散尽。
当陈忠开将长焦镜头对准湖心时发现远处有一座白茫茫的小岛,整座小岛仿佛被撒满盐粒,在朝阳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没过一会,取景框里出现的数只体形修长的水鸟在枝头穿梭,让这位资深摄影人屏住了呼吸,记录了下了水鸟口中衔着枯枝筑巢,浅水区里它们优雅踱步,长喙轻点水面捕食鱼虾的画面。
随后,陈忠开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很多网友除了赞叹风景美丽之外,都表示很惊讶,同时也开始了猜测,“这些白茫茫的是什么”“难不成是人工染色”等。
很快,就有网友在评论区揭开了这群鸟儿的身份,“这是苍鹭!最擅长等待,能站很久,我们这儿土话叫它‘老等’。”
3月19日上午,合新闻记者向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胜尼教授求证,得到了肯定答复,视频中的鸟儿确实是苍鹭,是鹈形目鹭科鹭属的一种大型涉禽。
鸟粪变肥料,生态循环的“绿色密码”
田胜尼分析,苍鹭偏好水质清澈、食物丰富的湿地环境,其筑巢行为对栖息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同时,苍鹭是合肥地区常见的冬候鸟,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在此栖息。它们喜欢在浅水处寻觅猎物,以鱼类为食,为减轻飞行负担,会随时排泄液态粪便。
由于鸟类数量较多,经过一个冬季的积累,粪便与泥土混合,在阳光照射下逐渐氧化变白,最终形成“白色小岛”。
不过,看似不雅的鸟粪,实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田胜尼表示,苍鹭粪便富含氮、磷等养分,经过夏季雨水冲刷和微生物分解,对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好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肥料。
鸟粪对整个董铺水库的水体和水质安全没有影响
那么,鸟粪落入水库中,是否会对水质产生影响?针对个别的网友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岛上存在这种现象已经多年了,鸟类常年大量聚集,这是生态向好的标志,体现了水库周边乃至合肥生态环境都是越来越好了。这些鸟粪对整个董铺水库的水体和水质安全没有影响,这些年来,董铺水库常年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水标准。
“一方面,落在小岛地面上的鸟粪会被慢慢降解,若有部分鸟粪落到水里,也会被水生物给‘消灭’掉,不会影响水质安全。”
“这种现象在鹭科鸟类聚集区并不罕见,但在城市水库中形成如此规模的‘生态工程’,确实值得关注。” 田胜尼说,苍鹭的生存状态直接反映了水体质量和生态平衡,董铺水库的“白色小岛”正是合肥水环境改善的直观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董铺水库作为合肥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已多次记录到珍稀鸟类。
田胜尼建议,市民在观赏苍鹭时保持距离,避免干扰其正常栖息。“这些鸟类对人类活动敏感,过度靠近可能导致它们迁徙或弃巢。”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
原标题:鸟的天堂出现“自然涂鸦” 摄影爱好者在合肥董铺水库拍下奇观原是大量越冬苍鹭粪便“绘出”雪霜景象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