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江淮一线 » 正文 »

芜湖:三潭“蝶变” 守护“弋江”碧水

晨曦初露,位于芜湖弋江区的三潭公园已然热闹。清风穿林而过的低语与远处偶然传来的鸟鸣,奏响一曲悠扬的春日欢歌。广场上、步道上,跑步、练太极拳剑、健步走的队伍随处可见。

俯瞰春日里的三潭公园,美景如画。

三潭公园的前身为“盆塘沿”,曾经的这里有“盆塘塔影”一景。在公园广场浮雕墙上,《三潭公园记》描绘了当年的美景:“此处旧有盆状水塘,风和景明,波澜不惊,近处中江塔倒映其中,故得名‘盆塘塔影’。”然而,由于公园水体与周边水系均不相连,水体流动性差,造成水体水质不稳定,给公园景观及生态带来影响。

2023年10月,弋江区启动了三潭公园清淤工作,项目包括清理淤泥14000立方米,新增曝气设施,补种水生植物改善水环境等。“三潭公园属于居民区内部景观水体,水域面积约36亩。整治工作于2024年6月底完成,目前三潭公园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弋江区住交局水环境科科长查海东介绍,经过整治,该水体底泥清淤、截流设施以及水生绿植栽培等项目内容已全部竣工并进入运维期。根据近几月环保检测结果显示,三潭公园水体水质指标已由原劣V类提升并稳定在地表Ⅲ类水以上。同时种植的黄菖蒲、水葱、水生美人蕉等挺水植物,荷花、睡莲等浮水植物,苦草、菹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成活稳定,极大地改善了三潭公园水体环境。

如今,三潭公园内花草繁茂、道路平整干净,休闲健身设施配置完善,已然是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家门口公园,环境还这么好,出门健身更有动力了。”市民方修珍告诉记者,在这里,她找到了同样热爱运动的伙伴,只要不下雨,大家每天都会来公园练太极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整改后的公园焕然一新,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新的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三潭公园的蝶变是弋江区水环境治理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根据《芜湖市“十四五”主城区水环境巩固提升实施方案》要求,弋江区持续推进水环境领域项目建设及改造工程,先后实施了元亩塘、天子港水环境提升项目,南瑞湖以及三潭公园清淤改造工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还将针对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持续开展补短板工作,例如我们正在推进实施的双陡门传输管道及泵站项目,通过将优质水源引入南瑞湖、元亩塘、三潭公园等水体,改善水体流动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成区水环境治理成效。”查海东说。

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让曾经被遗忘的湖泊恢复生命,重现生机,成为市民们休闲、健身、亲近自然的新空间。弋江区住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立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守护好“弋江”碧水,共同绘就水清景美的新画卷。

记者:翟婉倩 张子豪 汪泰 文 陈剑 摄

原标题:三潭“蝶变” 守护“弋江”碧水

来源:芜湖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