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江淮一线 » 正文 »

亳州街头出现大量蚜虫 园林工人为行道树喷药“治疗”

明明是晴天,怎么走在树下像下雨,脚底黏糊糊,就连电动车座椅也被滴满了“油”……其实,这“黏雨”都是蚜虫在作怪。自从天气入暖,亳州市园林部门就开始行动了,为全城的行道树喷药“治疗”,让大家不再受“滴油”困扰。

上午九点,在市区魏武大道,园林养护工人熟练地操作着喷枪,对街头行道树和绿化苗木等进行喷药作业。现场,一股股白色的药液雾气从喷头中喷出,弥漫在空气中,确保药液均匀喷洒在树叶和枝干上。

“早上7点到中午11点下班;下午2点到6点。有4辆车作业,平均每辆车是3个人,主要负责市区和平路、人民路、光明路、药王大道、药都路、芍花路、魏武大道等20多条路。”六安金源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绿化队路队长程彩虹介绍。

每年四五月份,环境温度适宜,蚜虫开始活跃,每5天就可以繁殖一代,一年可以繁殖30多代,绿化树种栾树等深受其害。亳州市园林管理中心绿化管理室负责人黄拥洋介绍,栾树、朴树、紫叶李等树木上都有大量蚜虫,它主要吸食树叶的汁水,诱发树木的黄化病、煤污病等真菌性病害。

蚜虫啃食树叶,吃饱喝足后便产生大量分泌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滴落,让市民深受其扰。“它主要分泌一种粘性液体,如果滴在车子上、玻璃上,比较难清理,滴在皮肤上,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黄拥洋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亳州园林提前行动,组织专业力量,从3月初开始对全城道路两旁树种进行统一药物喷洒作业。考虑到大家的出行问题,工人们采取“白加黑”的作业模式,精细治虫。

“白天安排园林管养企业对树木进行灌根处理,用打药机进行喷洒;夜间人员稀少的时候采用雾炮车喷洒进行作业,时间是晚上9点到12点。”黄拥洋说。

喷药现场,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看到这一现象后,纷纷加速、捂鼻通过。其实,大家不必过于紧张,这些药剂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

“药物一般采用吡虫啉、溴氰菊酯,都属于低毒类药物,再加水进行稀释,基本上不影响人体健康。”黄拥洋介绍,因为蚜虫繁殖速度太快,目前园林部门一周就得开展一次大面积防治,而且考虑到有些虫产生了耐药性,工人们也是几种药轮换着使用,预计这场防虫战将持续到秋季。

亳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万磊 吴淼

原标题:注意!最近街头大量出现,亳州已对其展开行动!

来源:掌上亳州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