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这样解释“夏”:“夏,大也。”立夏,也就是说,清明和谷雨里种下的种子,此时都已长大。立夏前后,所有的生命都在蓬勃生长。我日日上班经过的那一行紫薇树,冬天里枝条尽被剪光,前几天发出的紫红色嫩芽,眼瞅着,就出落成一尺多长的枝条了。国槐的树荫密了,圆了。换了新叶的香樟树,开出满头米黄的碎花来。出门走走,就觉得满世界都是绿,黄绿嫩绿翠绿深绿,干净的叶片在明亮的初夏的太阳底下闪闪发光,满世界的新生,满眼的清新欲流,让你的心由不得不明媚,也想同绿叶里面的黄莺那样,扯开嗓子高歌一曲来。
立夏时节,天气通常最宜人,没有春天的干燥多风乍暖还寒,也没有炎夏的潮湿闷热汗流浃背,天凉得刚刚好,热得也刚刚好。前几天突然飙升到32度,但很快也就降下来了。20来度的气温里,风是清新的,不疾不徐,风里带着蔷薇花的香、苦楝花的香,如果你往城外走一走,还有浩荡的小麦花的香。小麦此时已经在扬花了,虽然星星点点的,却架不住田野辽阔,辽阔的麦田让小麦花香有了浩瀚之势。农人背着手,在田头踱来踱去,这瞅瞅那看看,丰收在即的喜悦陶醉得他嘴角翘老高。是的,要灌浆了,马上就能吃上青嫩的小麦了!“灌浆”这个词很可爱,你想想,每一株健壮的小麦,都铆足劲,憋得小脸通绿,努力吸收着初夏的阳光,努力地把土壤里的养分源源不断地往麦穗里输送,每一粒麦子都因此饱满起来,有了二八女郎的甜美和丰腴。面对如此美好,怎不教人心花怒放?
初夏的雨也是宜人的,少有电闪雷鸣地狂暴,也不会萧瑟得人心瑟缩,那么细细的凉凉的,一线一线,落进清亮亮的池塘,一声一声,要唤醒小荷的梦。果然,一支小荷从水底下钻了出来,怯怯地探出尖尖角,悄悄地,将那如画轴一样卷起来的叶片向两端舒展,在水面徐徐摊开一片嫩绿的圆。雨水在上面滚来滚去,滚成一颗颗亮晶晶的珠子。不几天,就是一池的尖尖角,一池的鲜绿的亭亭的嫩荷。一场雨的召唤下,青蛙也来了,跳到小荷上,在砸碎的水珠里咕咕呱呱唱起歌来,虽然仅仅寥寥数声,却是明了地向你宣告:夏天来了!是的,虽然还没有南方的暑热,虽然北方的春花都还开着,但这里,这片黄淮平原上,已经进入夏天的地盘了。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立夏时节,蔷薇和芍药之外,最不可辜负的,就是石榴花。遥想当年,在怀远读书时,每年立夏,漫山遍野都开满石榴花。周末,我们常常三两成群,带着干粮到山上去,那些古劲虬曲的老石榴树,油亮的绿叶间簪满耀眼的红花,我们坐在花下看书,聊天,说自己仗剑天涯的远大理想,累了,就望着远方白练似的淮河水,发呆。初夏的风从宽阔的河面上拂过来,拂过白乳泉,拂过布谷鸟的歌声,拂过夺目的绿叶红花,吹在我们青春的脸上,在岁月里留下醒目的印记。那是初夏的时光,人和新苗一样,都有着蓬勃的理想和力量。
立夏时节,还有美味不可辜负。说立夏有“三新”,窃以为少了,除了樱桃、青梅和新麦外,蚕豆、豌豆、黄瓜,也不可忽略吧。古人多情,此时节要办送春宴,宴席就用这些食材,“无可奈何花落去,且将樱笋饯春归。”送春之外,还要“迎夏”,似乎,南风拖着初夏的雨水和阳光,行到郊外,就咯噔顿住,等天子带着满朝文武礼罢请罢,方才哗地起身,呼啦一下拥进城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和情怀?遗憾,我们太多地了解了自然之后,节气再也不能带来如此的神秘和浪漫。
今天晚饭,煮了盐水豌豆,拍了一盘嫩黄瓜,动筷之前,忽然想到,这也是送春迎夏之肴啊,于是合掌暗祝:亲爱的夏君,恕不远接,你就入了我的城吧…… (张秀云)
来源:拂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