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绿潮 » 正文 »

开门见荷

侍弄花草怡情养性,植物疗愈自远古而来又为新晋时尚。日常生活中减负减压,观赏花花草草是最为容易的。

“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们文学源头的《诗经》中有许多花草鸟兽的描写。而对一棵草、一朵花的细致栽培与欣赏,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是对生命的敬重与关怀,对大自然的感恩与礼赞,不仅识得草木之名,欣赏草木的颜值,更能深味草木之本心,培育之辛劳,土地之神秘,阳光与雨露之弥足珍贵。

文化人应该有一个小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有一寸土,就一定不会让它闲着。我开始勤劳密植,并且只问耕耘。四季有果不可能,四季有花太难,那么,四季有叶总能做到吧,办法总比困难多。毕竟常州有全国闻名的夏溪花木市场。

想到了荷!且将小院交由荷花去主打。

从荷叶到莲蓬,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留得残荷听雨声”,荷花的一身都是宝贝,一生都能审美。荷,几千年来吟咏她的诗词歌赋可谓汗牛充栋,但就是这样也没有让她变俗,这是国人逃不过的文化审美花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都是读着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长大的。“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这一阙《昭君怨 咏荷上雨》虽然没有那么脍炙人口,但可谓绝妙:人家夏天午睡都能梦见泛舟西湖,置身荷花丛中,爱荷真是爱到了骨子里,或许这也正是杨万里写出流芳千古咏荷诗词的缘由。

“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一,美得壮观,常州荷园也已是气象万千。然而,隔着水面隔着栏杆终究是远观,我想有荷在眼皮底下生长,能够并肩而立,我还想仔仔细细把荷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我想种下“模特儿”,和师友们对着她写生,将她收录入画。

砌池,买缸,种荷!

当清澈的水面探出荷的叶尖,内卷闭合的嫩叶一点儿一点儿舒放,像默祷的小手充满禅意,从此日日灵动。周边晕红的小绿叶,就像是你羞涩可爱的小孩,你心甘情愿地添泥施肥加水捉虫,将她们一点一点拉扯长大,为她们拍照写成长日记发朋友圈嘚瑟。等到如盖阔叶交错挺立,无论形状大小还是颜色,她们都是花境中的别致。

从突然发现有荷苞举起,晨起的第一个念想就是冲进小院。那天睡眼惺忪打开大门,开门见荷,阳光轻洒,荷苞亭亭净植。小火炬似的身段,莲瓣如笋壳紧紧包裹,绿得那么宁静,尖俏处露出一抹绯红,这一份出尘的清新,瞬间让脑袋彻底醒来。《爱莲说》汩汩涌流,看,她就是这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呀,“荷”其美好!走近,并肩,定睛,打量,按捺不住怦然心动,她比我想象的更加明艳,我甚至有些许慌乱:以往数十年岁月倥偬,我的眼睛从来没有在一朵荷花上长久停留,我从来没有丈量过荷叶的直径,从来没有看清荷苞的色彩,从来没有探究一枝莲蓬的心事……

轻绽,怒放,花谢,这个过程并不长久,当她绽放圆满,蜂蝶环绕,我也忍不住呼朋引伴,请师友邻居前来拍照写生。围观,轻嗅,触抚,线描,合影,赞叹,清赏荷花的时光,是把日子过成了诗。嗅着清芬翻看画册,品读历代绘画中的荷,探究从常州画派开山祖师恽南田到近现代刘海粟、谢稚柳、吴青霞等艺术大师的传承发展,艺海浩瀚,其乐无穷。

一花一世界,赏花的朋友们都怀着感恩:每一朵花都不应被辜负,每一个日子都不应该马虎。

种荷的好处委实不少。种下她,就可以一赏大半年。冬日残枝也不必清除,赏花到残是我的人道我的花道,让她们委身小池小缸已然抱歉,理应珍惜。

最为萧索的冬日,守着莲瓣莲蕊干花的脉脉余香,看小池小缸中的残叶已被冰雪消损,此刻,哪里去寻觅荷的身影?

依然有荷。

酷暑仲秋,我摘了新鲜的盛大的荷叶与莲蓬,请水平高超的泥瓦匠粘覆她们的倩影,做成了水泥步道及其花坛。圆润有致的身躯,丰茂沧桑的筋脉,是我心底最美的图案——脑补一下吧,步步生莲的情境。积雨水了长青苔了,深浅斑驳不一了,任凭雨雪冰霜打磨,这些荷家族的写实脸谱默默地承受着,等候着,“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这么一来,巴掌大的小院,也是四季有荷,或者是有了永生的荷了。

学生时代的《爱莲说》,是为考试而读,而今重读,是内心想读,在小池边读,读给荷花听,读给物候听,读给亘古的天地听……可以与荷共读的经典又岂止是《爱莲说》。

面对圣洁的荷花,我常常陷入深思,她究竟是哪里来的传奇?在地下沉睡千年的“普兰店古莲”也已经N次复活出世,丰富着现有荷花家族的品种。

“淡淡墨香,轻轻一勾画,寂寞小池,跃满了繁华”“我的心是一朵莲,不知有谁可以看见,初心不变朴素的执念”“一朵莲,静默开在我的心间,如青灯,点亮心头隐秘的慧眼”……这些轻灵真挚的歌词,也像荷一样洗尽了铅华。

我在团扇上描画荷花,送与师友,或红木扇架静置,或旗袍秀场掩口。送出一份书香雅致,不仅赢得师友欢喜,我还赚回了赞美。是呀,从荷绘启航,余生我要画画,实现少年的梦想——那是我的中国梦。

人乃自然之子,得缘与荷共处,余生自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谢雪梅)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责任编辑:周虹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