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一身素简,黑色的燕尾服,白色的领结,擎着把黑色的小剪刀,似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裁缝,上下翻飞,左右开剪,刷刷刷,剪跑了寒,剪回了暖。寻来绿绸缎,裁剪出一袭长衫,给河边的柳穿,柳水袖轻舞,风度翩翩;找来粉色的纱,裁剪出一朵朵花,给满山的桃树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经意间,裁剪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院子里,奶奶梆梆地敲着豁了沿儿的鸡食盆,芦花老母鸡闻声领着小鸡咯咯地一路小跑地奔来,鸭子也不甘落后地摇晃着肥胖的身躯走来。一院子的春阳,一院子的鸡鸭,一院子的热闹。嘁嘁喳喳,燕子初来语更新,长短高低不同的音符似清晨的露水自空中滴落,奶奶一抬头,门前的大梧桐树上停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欢快地朝着她鸣叫。
“燕子!”奶奶脸上的笑铺展开来,热情地问候:“来了!”像跟左邻右舍的熟人打招呼,又忙转身打开堂屋门,似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那叫声更欢快了,“嘁嘁喳喳,嘁嘁喳喳!”然后绕树三匝行见面礼,之后如箭矢一样一个俯冲,绕过院子里的鸡鸭,飞进了堂屋。
堂屋梁上的旧巢还在,土色、皿型,像一只老粗瓷大碗,上面落满了时间的尘,落满了清明的阳光,也落满了奶奶慈祥的目光。年前,父亲举着绑了木棍儿的笤帚扫房子的时候,奶奶在一旁千叮咛万嘱咐:小心,别捅着小燕儿窝。
“燕子回来了。”奶奶满面春风地告诉干活回家的父亲,那神情仿若在说家里新添了一件喜事。
燕子是一种吉祥鸟。“燕子来家做个窝,喜事多又多”,因此,燕子深受家乡人的钟爱:给自家的小女儿取名为“燕子”,贴在墙上的年画是“桃红燕舞春意浓”。女孩子到了摽梅之年,眼睛里蓄满秋水的波光,内心里春水荡漾,燕子飞来枕上,枕套上用五色丝线绣出的是轻盈飞舞、成双成对的燕子。到了嫁娶那天,大红的对联上写的是“飞凤呈祥,君子好逑迎淑女;燕子纳福,佳人风姿配贤郎”。
燕子是一种恋旧的鸟。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冻,没有了让它们果腹的苍蝇、蚊子、蝗虫之类,为了生存,它们不得已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待到第二年北方气温回升,它们像是不忘故乡的游子,不管远隔千山万水,都会执着地飞回北方,飞回到自己的巢中。
“燕”的本义是指玄鸟,即燕子,燕引申义是安。燕子用嘴衔泥,精心筑巢,然后生儿育女,辛勤劳作,燕子是安居、顾家的象征,所以很多跟“燕”有关的词,都有美好的意象:莺歌燕舞、燕俦莺侣、新婚燕尔、燕燕莺莺……
文人墨客也喜欢燕子。燕子带着几缕墨香早就出现在了《诗经》里,“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在这里,燕子和雎鸠一样成了爱情的象征;“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几只黄莺、几只春燕、一片明媚的春光、几朵红花、几棵葱绿的柳树,这样的春天令人着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虚无,春暖燕归,惠风和畅,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魏霞)
来源:安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