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绿潮 » 正文 »

夏天的河

故乡的河,自入夏后,变得丰盛。

河,主打绿色,悦目清心之绿。绿荫清波,小桥拱立,蝉鸣朗润,尘土寂静。在两岸包裹的芦竹、芦苇、菖蒲中,富有深绿、翠绿、浅绿的层次。若春水初生,如缠绵多情的宋词,夏河因旁逸斜出的绿植,成了小令。

绚烂的花对着河面照影儿,美人蕉擎着甜美的蕊亭亭玉立,睡莲清雅,扬起俏丽的粉白脸蛋,镶嵌水中,像笑靥。晴空万里,河水清朗,明丽动人。遇到骤雨,凉爽的气息迅速笼罩,两旁的软泥暂且混沌,过不多久,再次沉寂,恢复到浓郁的绿。万物生长,水底和水面、水上的绿浑然一体。夏天的河,在光线衬托下,宛如油画。

水草繁茂,阳光直射,滋养水底生物,河水倾吐温热的水腥气。整个河面饱满,富有张力。小虫子在里面活动,那些杂乱的纹路和直行的线条,都是它们活跃的身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河纳百物,自由当先。且不说水里的鱼虾,水底的螺蛳,单是水蛇,水獭,常能瞧见。蜻蜓和蚊子在水面产卵,萤火虫在草茎嫩叶间翩然起舞。夏日的夜晚,星空之下,点点萤火更增浪漫唯美。

从前,村头的大井房连着秧田与河流,凡是有水域的地方,总少不了瑰丽的故事。我们喜欢坐水边玩耍,水浅浅的,旁边是一望无际的水稻,刚好没过膝盖。青蛙呱呱叫着,指头大的灰蛙不太会跳,我们见了,轻轻一捂,就能捉到。大人们不肯我们去深水处,说,那里有很大的蛇。有多大呢?大人的膀子粗,十几米长,头尾能横贯田埂。每次听到大蛇的故事,我们总是半信半疑,真不敢往深处去,偶尔看到河面翻动的漩涡,不禁后退,生怕蹿出大蛇来。

平常季节,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衣,或者把它当鱼虾源头,可夏季不同。河,成了娱乐休闲的欢聚点。大家避开晌午,晨起或傍晚劳作。干旱时,早早起来,用水桶从河中打水灌溉。男人们干活回来,衣服一脱,到河里游几个来回,身上清爽了,筋骨舒展开了。女人们把水运到院中,浇浇花,养养鱼。男孩们在水里扎猛子,或撑只小船,摇摆着,推着玩。女孩们用长树枝划水,或拿西瓜皮、桃核打水漂。

要是大家都闲着,准有人带头下河摸鱼虾。村西到村东,上源呼一声,下游应百声。全村老小闻声而来,提桶端盆,有人捞,有人摸,不管谁家的,只要在岸上捡到,就是自己的。反正鱼虾取不尽,顺便摸河蚌、蚬子、螺蛳,你来我往,河面扑通扑通,哗啦哗啦,撩起阵阵欢笑,比过年还热闹。

故乡的风土人情在河水中绵长悠远,当年的浪里白条和美娇娘,老了。夕阳斜照,桥墩朴素,老去的村民们带着孙儿站桥上看向远方。河面上下,涂抹金黄,与霞光一样耀眼。

丰盛的河,只有在夏天足够热烈!(邹娟娟)

原标题:夏天的河

来源:淮南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