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曝光台 » 正文 »

合肥:餐饮油烟扰民为何成“老大难” ?记者多地走访

省城众多居民楼下餐饮店油烟扰民投诉频频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商家成本压力”和“执法依据不明确”系矛盾久而不决的主要原因。

居民楼下餐饮油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近一段时间以来,安徽商报融媒体收到多起此类投诉。在合肥市政府官网,记者亦发现,截至2021年5月17日,其公布的32批《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合肥市环境信访举报问题查处整改情况一览表》显示,平均每批表格至少有1件“市民关于餐饮油烟扰民”的投诉,其中部分地点餐饮油烟扰民的投诉曾反复上榜。而如今距离2017年4月第一次环境保护督查已过去近4年半的时间,为何有些现象重复出现?

连日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访多地,试图揭开餐饮油烟弥漫背后的重重迷雾。

居民的烦恼

“8户人家被赶跑了6家”

1月5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了合肥市包河区宁国路上的龙虾烧烤美食一条街。

从宁国路与九华山路交口向南走至宁国南路与太湖路交口,由北向南依次坐落着青年小区(东区、西区)、阳光小区、青年新苑、青年小区花园村、太湖苑、省直家园、华太小区、太阳岛花园和新世界太宁花园等小区。

部分商住综合楼和居民楼外的裙楼里,坐落着经常出现在一些美食博主探店视频、大众点评合肥必吃榜上的知名餐馆。尽管此时天上下着雨,但是在街区里,已有不少市民陆续来此就餐。

在毗邻包河区包公街道的青年小区(西区)外,6栋居民住宅楼和一座幼儿园成H形,由北向南依次沿路边排列。至少有6家从事烧烤、龙虾的二层餐饮企业,夹在每两座居民楼中间的裙楼里,并且与住宅楼连为一体。小区内部,沿街的二层餐饮商铺背面,均有至少2根包有黑色和银色“外衣”的油烟管道从窗户、墙体内钻出,或垂直向上,或横向延伸近10米。管道沿着墙檐向上翻出,连接至两侧居民楼中间裙楼平台顶部的排烟口。

其中,至少有两家餐饮企业的排烟管道与居民楼东边户卧室紧密相连。夹在某两栋居民楼中间的商铺背面,2处黑黄色的油渍顺着管道和墙体的接缝向下滴落,拿着潮湿的餐巾纸擦拭,即可闻到一股恶臭,而旁边即是某栋住宅的入户单元门。

“对我们来说,饭店油烟已经无可奈何了,饭店也自己整改过,但是噪音的问题真的没有办法适应。” 青年小区(西区)沿街的一户居民王女士说,几年前,宁国路上的饭店曾经在油烟管道上加装了净化设备,但是每到饭点,设备开启的轰鸣声和附近包房里传来的噪音让她们很头疼。

据王女士介绍,她家的一楼、二楼、三楼分别被隔壁饭店改造成了后堂、办公室、包厢。除此之外,她家北面的住宅楼的1层、2层、3层共6户房屋也被一家餐饮企业买下,“他们把楼板打通和外面的商铺连成了一片,改成了包厢。”

“我写作业时都能听到人家讲话的声音。”王女士家正在上小学的孙子突然从房间里出来说道。

下午5点30分左右,天色逐渐昏暗,王女士家北面的6层住宅楼的一层和二层部分房间开始统一亮起明黄色的灯光。此时正有一名头戴白色厨师帽、身着白色衣服的工作人员从“客厅”走向“卧室”。透过一层的窗户,可以看到屋内的墙体已被打通,房间内整齐地摆放着长方形餐桌和餐椅。

在其中一家餐饮企业北侧和包河区包公街道办事处南侧夹角的一条小路上,坐落着该餐馆在居民楼下的门面。一位住在楼上的居民告诉记者,因为无法忍受噪音,他曾把家里的窗户全部更换成了双层隔音玻璃,还在家中贴了隔音棉。“要不是孩子上学,我宁愿‘赔本’也要把这套房子卖了。”

在青年小区(西区)正对面的青年小区东区内,记者发现了相似的情况:沿街一排的住宅楼同样与裙楼紧密相连,裙楼的一部分插入在居民楼内,三层以上即为居民住宅。而入驻在沿街裙楼餐饮企业的后厨,均设立在插入居民楼的部分里。

记者穿过横跨头顶的烟道,进入该小区某沿街住宅楼内。“10年来,我们这栋楼的8户人家被油烟和噪音赶跑了6家。”今年60多岁的住户周女士(化名)说道。

周女士家中南北两侧的阳台和餐厅,分别被距离不足两米的2个巨大烟道包围,正下方即为饭店包房。

与一路之隔的青年小区(西区)布局相同,她家的下方和两侧即是主营烧烤、炒菜的餐饮企业。周女士说,每到夏天打开窗户,设备开启的轰鸣声和楼下包厢的说话声交杂着炒菜、烧烤的油烟,让他们老两口不堪其扰。

“我们不是不说话,只是没有办法了,我们这片居民谁没有投诉过?”周女士说道。

“我们已经从恼怒变成无奈了”

2021年12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了蜀山区齐云山路与南二环路交口北侧的国际花都小区二期。小区西侧,居民楼下方的两层沿街裙楼内,开了9家餐饮店铺。

小区居民冉女士说,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傍晚5点一直到凌晨,总有呛人刺鼻的烟味从饭店后侧和前侧出烟口冒出。“我们住在附近的居民,这时就得把窗户关上,但其实就算他(饭店)不排烟,烟道里面也有异味会飘进家里。”正说着,前侧的烟道开始工作,一股股呛人的油烟味从里面传来,“多年投诉无法解决,我们居民现在已经从恼怒变成了无奈了。”

沿街居民楼2单元内,一户家住3楼的居民家中正下方即为某饭店。其阳台和厨房分别连着两侧裙楼商铺的顶层,南北两侧各有3座排烟口。

该名住户说,“几个月前,楼下商户曾把正对着阳台的排烟口向西挪到了墙檐,但是风一吹,烟一飘,几米的距离有区别么?”

在国际花都二期小区内,有着和冉女士相同困扰的主要是小区西侧沿街的6栋居民楼。每两栋楼房之间,有一排裙楼,其内坐东朝西的商铺多为餐饮企业。一层为餐饮企业的大堂、后厨,二层为包厢、三层以上为居民住宅。部分商铺均有至少2个房间与楼栋主体相连,隔壁即为居民楼二单元入户门。

在21栋与22栋之间,商铺东侧的墙面上分别有数根银色的烟道,从墙内穿出,沿着墙面绕到商铺楼顶的一座白色的设备箱后,接入面朝齐云山路上的出烟口。

“我在这里居住了快11年了,但是为什么小区1期、3期、4期那边的饭店都被关停了,怎么就我家楼下的就符合规定了呢?”国际花都小区二期居民疑惑地说道。

而在长约400米的新站区公园路东侧,分别坐落着约30家不同类型小餐饮企业。

1月5日,记者到达时正值午饭时间,一家名为“某小炒”的餐饮店门头上的排烟管,正持续地向外排放着青色的油烟。在间隔其6家商铺的位置,便可闻到呛鼻的味道。

这些小餐饮企业,位于香江生态丽景小区7栋沿街居民楼下方的两层裙楼商铺内,由南向北,呈长方形分布。其排烟管,均由店内部后厨,延伸至商铺一层和二层中间的排烟口。

“小区门口的饭店也不是一两家,这么多家一起做饭那个油烟味你想吧,说每到饭点,有的家冒的是白烟,有的家冒的是青烟,一问都说开净化器了,这能一样吗?”刚从饭店就餐结束准备返回该小区的住户说道。

检测合格,味道却还“呛鼻”

庐阳区藕塘路与茨河路交口东北侧的藕塘村别墅群,南邻芙蓉苑东区小区、东邻金荷苑小区。20余座别墅内,有一半被改建为从事餐饮服务的饭店。

别墅区中部的一座灰色钢板房内,有一名身着白色大褂的男子,正在切菜。2根方形管道从钢板房内延伸至房屋顶部的油烟净化器。其中,至少有5座从事餐饮服务的别墅,紧邻芙蓉苑东区最南侧的高层住宅,最近的一处距居民阳台仅约10米的距离。

“以前这边一到晚上饭点,数十家饭店一起排放的油烟真的‘铺天盖地’,这两年整治之后,确实好了很多,但是油烟味还是很明显。”家住金荷苑小区西侧高层的居民说,并让记者去前面的北美印象小区看看,“那边经常被投诉”。

在距此步行3分钟的北美印象雅苑小区西侧商住综合楼下,由北向南依次坐落着三家饭店。

“街道把我们拉在一起,多次协商过,他们整改后,对我们的影响比以前小多了。”家住三座饭店楼上的李女士说,但是自从另外两家饭店开始营业后,烟味还是很大。“他们说油烟检测是合格的,那为什么味道还是很‘冲’?”

商家的困局

选址符合要求为何居民不理解?

“我开店的时候,包括以前整治时,都说店开在这里没有问题,我该怎么办?”蜀山区的某饭店内,负责人王先生表达了他的困惑。王先生说,居民对他的质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选址,二是油烟和噪音。

王先生介绍,他在此地已经营了近6年,一直按照街道和环保、城管、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先后安装了油烟净化、油水分离等装置。“我的后厨并不与居民的住宅相邻,上面也没说不能开啊。”王先生说道。

去年年初,因为小区居民一直在投诉饭店有油烟污染和噪音扰民问题,王先生花费了近10万元,对烟道走向和净化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升级后也请专业的检测机构对油烟和噪音进行了检测,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王先生说,二楼包厢沿小区一面的窗户他也全部进行了封闭处理,但是居民们依旧不满意。

王先生说,关于油烟污染问题,他们已经采用了目前市面上最为先进的设备;关于噪音扰民问题,他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说实话,我们算有点积累,花费得起这些设备(指油烟净化),但是那些只有一层楼、10几张桌子的店咋办?”王先生说道。

每隔几个月清洗一次 费用扛不住

与王先生有着相同困扰的还有在高新区开农家土菜店的赵先生。

他说,2019年左右,他投资了110余万开设了这家面积约500平方的餐馆,虽然位于商住综合楼下,但厨房在一层,不与居住层相邻。

赵先生后堂内共有4个灶台,打火开关与油烟系统相连,若灶台启动,油烟处理设备会自动打开。“我花费了将近10万元,购买了包括净化设备在内油烟处理设备。”赵先生说道。

赵先生称,按照要求,窗户和后门全年不开启,而这也“倒逼”了他们必须采用更高效的方式处理油烟,“否则厨师在里面也受不了。”

赵先生坦言,若雇专业人员上门清洗清烟设备,一次就需花费近2000元。他使用的商用油烟机里有6块滤棉,更换一块至少需花费300元,“这还不包括平时保养、维修的费用。”

采访中,赵先生也表达了他的困惑,“说实话,我们不是不想定期清洗,如果我都没生意,灶台一天都用不了几次,还要每隔几个月就花3000多来清洗,我也扛不住。”

管理者的无奈

执行依据不明确 基层部门有苦难言

在采访中,上述街道环保办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合肥市现有的,以文件形式出台的管理规范和办法,关于餐饮油烟问题,仅明确规定了餐饮企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建立定期油烟净化设备清理台账,但并没有可依据切实执行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对于目前餐饮油烟的日常检查,街道环保部门一般依据“惯例”执行:清洗台账是否齐备,有无发票、清洗照片,油烟处理设备使用状态是好是坏等进行判定,“若出现居民投诉,我们一般会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检测,进而判断是否超排。”某街道工作人员说道。

记者从此前报道中了解到,2018年左右,合肥市出台了目前基层职能部门“手持”的治理依据:《合肥市城市建成区餐饮业油烟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

“文件里说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未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要责令其整改,但是这个‘不正常’我们基层应该如何用文本界定?”某街道工作人员说,他们只能请检测机构对排放的油烟检测判断是否超标,“而且检测也需要成本,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做到居民一投诉就检测。”

除了关于油烟处理设备标准模糊的相关问题,在探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居民、商户对餐饮企业的选址依据存在疑虑。

据某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饭店因为设在居民楼下,或离居民楼很近,导致居民意见较大。每当居民因为商住综合楼下的餐饮企业选址问题来投诉,他们都非常无奈。“有居民就曾经拿着文件找我们反映说,一楼是大堂和厨房,二楼是包厢,三楼是住宅,你说这算不算违规?作为基层部门,我们只能说,这种涉及到选址问题,能开或不能开,我们没有明确的‘纸面’依据。”

“关于相邻层的概念,目前没有权威的解读,也没有形成文字上的依据。”多名街道环保办工作人员说,在日常的工作中,考虑到规定出台前,已有部分餐饮企业主已入驻了商住综合楼,所以出于人性化执法的角度,在其他手续齐备的情况下,没有让其清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小区沿街餐饮店的后厨不与上方居住层相邻,但令人疑惑的是:宁国路上的部分企业或将后厨设置在居民楼下,或购买并打通三层住宅楼开设饭店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

人手不够 设备不全

他们只能24小时“不打烊”

带着商家和居民疑问,记者分别前往了上述各餐饮企业所在辖区负责餐饮油烟污染问题的部门咨询。

工作人员均表示,多年来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解决矛盾,但是收效甚微,油烟和噪音的投诉数量仍然居高不下。

在监管方面,首先他们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每当居民投诉,他们只能上报区一级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申请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介入。在日常的监管中,受制于上述原因,他们只能够依靠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靠眼睛看、靠手摸、靠鼻子闻,去判断其是否有违规行为的存在,难以取证。

当居民与商家出现矛盾时,作为基层部门,他们只能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协调双方当事人座谈,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此类投诉。

包河区包公街道的城市管理部工作人员表示,有部分餐饮企业主考虑到电费、厨房噪音等问题,在做菜时不开启油烟净化设备。

这也造成了包括在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12345市长热线、12369环保监督热线、人民网政府留言版等平台上针对相同问题的多次投诉。

该名工作人员还表示,在巡查中,他们曾发现部分原本从事水煮类菜品的小餐饮业主,以生意不好为由,突然增加炒菜。“水煮类的菜品本来不涉及油烟,增加炒菜后我们上门他们就说整改,但是我们人手有限,也不可能24小时只盯着这一家店。”

他的说法,也印证了记者在新站区、高新区探访时,居民反映的现象。在高新区香樟大道与黄山路交口东南侧的某小区商住综合楼下,有一家被居民反复投诉“餐饮油烟扰民”的餐馆。1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其门头由“某私厨”改为“某酒文化中心”。“我们家换了个门头,餐饮我们还正常在做啊。”商家在电话中说道。

庐阳区海棠街道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有些餐饮商户确实是合规经营,油烟净化设备也安装到位正常使用,我们没有权限勒令他停业或是整改,但是有些居民对此并不理解,甚至怀疑我们工作人员收取了商家的好处,我们也很委屈。”

基层部门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人手不足。

海棠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内的餐饮企业至少有2000家,但他们部门一共就3个人,还要负责4个部门的工作。平均一名工作人员至少要负责700家左右的餐饮企业,“我们真的忙不过来。”该工作人员说道。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常诚 刘晓然 文/摄

原标题:被排油烟管道“包围”的家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