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合肥人用电“含绿量”将更足

预计至2026年,合肥地区年均绿电量将提升至185亿千瓦时,市民用电“含绿量”将更足。记者从合肥供电公司获悉,合肥正紧扣“双碳”目标,从新能源开发、绿电消费、应用场景建设等多方面发力,加速构建更清洁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用能保障。

分布在田野里的光伏电站

在肥东县八斗镇的绿色田野间,一个个分散的中小型光伏电站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当地利用近百个闲置坑塘资源建设了这座容量为382.95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400万吨。

在巢湖市槐林镇起伏的山峦间,一台台不停转动着的发电机组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槐林镇这座总装机容量99兆瓦的风电场已运行超10年,总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力供应平稳做出了贡献。

2024年,合肥市全社会用电量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在国家电网系统33个重点城市中增速排名位列第一。同年,合肥度电GDP为21.51元/度,高于全国13.7元/度和全省的14.06元/度。

用电数据体现了合肥经济发展活力和旺盛电力需求,为了让电力供应更充沛,目前合肥正加快电网基础建设,同时发挥合肥光伏和储能产业优势,推进本地绿色能源开发。

截至今年5月底,合肥电网新能源发电最大出力超实时负荷的58%,2024年合肥地区全社会用电量628亿千瓦时,本地新能源发电量65.61亿千瓦时,占比约10%,是“十三五”末期的2.3倍。

“从数据来看,合肥新能源总装机的容量,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显示出每度电的含‘绿’量成色十足!”相关人士介绍。

合肥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并网,通过升级电网架构、试点建设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等举措,保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稳发满发;政企协同引导集中式新能源向电网资源充足、用电负荷集中区域布局,促进分布式光伏有序友好消纳。

本地绿电蓬勃发展同时,合肥更积极借助“外力”,引入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全长1055公里的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该工程是首个在合肥落地的“西电东送”项目, 2026年投产后每年可向安徽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将显著提升安徽省能源安全和绿电消费比重,助推“双碳”目标落地。预计至2026年,合肥地区年均绿电量将从目前的120亿千瓦时提升至185亿千瓦时。(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原标题: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合肥人用电“含绿量”将更足

来源:合肥在线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