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亲近自然,如今市民身边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正不断拓展。7月10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888个,总建设面积超过351公顷。安徽省地方标准《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也已完成大纲初稿,拟于今年完成编制并于2026年发布实施。
提高城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近日,在合肥经开区紫云路与合掌路交口,锦绣公园项目正稳步推进。以前,这片区域存在黄土裸露、杂草丛生等问题,影响城市美观。同时,周边停车秩序混乱,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亟待进行系统性整治提升。
随着锦绣公园项目落地,曾经的边角地将转变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活力园”。以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为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建设一处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
在周边环境整治方面,锦绣公园项目将规范停车管理,完善交通标识,优化交通流线,改善区域交通秩序;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增加环卫设施,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提升整体环境卫生水平。此外,引入特色商业业态,打造集绿色生态、休闲生活、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活力长廊。
口袋公园作为安徽城市微更新的“重要武器”,正成为城市发展中不断生长的幸福绿洲,让家门口拥有了“诗与远方”,持续给市民生活带来绿意与欢乐。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全省积极推动口袋公园建设。坚持科学规划选址和精心雕琢,以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公园系统空间布局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开窗见绿,出门赏景”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标配。
全省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888个
近年来,全省坚持高质量设计、建设、管理口袋公园,已经形成一批口袋公园品牌,相关经验获得住建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推广。与此同时,建设过程中,各地积极落实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等要求,增加活动场地,补充活动设施,适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互动、智能感知场景,构建多元文化活动场所。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888个,总建设面积超过351公顷,持续推动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今后,该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口袋公园规划选址、设计、施工与管理,进一步提升我省口袋公园建设质量标准呢?
为此,省住建厅立足各地口袋公园建设情况,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正牵头组织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等10余家单位共同编制安徽省地方标准《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目前,已完成大纲初稿,即将进入论证阶段,拟于今年完成编制并于2026年发布实施。
接下去,安徽将持续做好相关标准编制工作,更好地指导我省口袋公园的实际建设,不断满足居民们出门入园、亲近自然的需求。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原标题:安徽延伸家门口绿色生活“半径” 全省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888个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