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正文 »

芜湖:志愿服务春节“不打烊”

无论是是疫情防控还是禁燃禁放,或是长江十年禁捕,在芜湖,始终有着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或是来自社区、或来自在职党员,抑或是来自义工组织……是他们共同筑起了社区的“安全网”、“防护墙”。

  志愿服务在行动 筑牢“生命线”

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四褐山街道管山社区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号召,春节期间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春节疫情防控积极贡献志愿力量。

志愿者们舍弃春节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用“不假不休”筑起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堡垒”。他们果敢地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向居民发放防疫宣传资料,普及防疫知识,引导广大居民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倡导工人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出门戴好口罩,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您好!请在这边量一下体温,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码!”家住管山社区褐山花苑的志愿者朱爱云正在对进入大有农贸市场的过往人员量体温、“亮码”。她表示,与其宅在家里,还不如利用休息时间为家乡的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家乡人过一个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春节。

倡导移风易俗 筑牢“安全线”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燃放鞭炮也进入高峰期。为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减少意外伤害、火灾事故和大气污染,给辖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整洁、优美、有序、和谐的节日环境,管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内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活动。

志愿者在人口密集路段、商铺等场所发放关于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向居民群众宣传禁放烟花爆竹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居民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增强辖区内居民环保意识及安全防患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做到移风易俗、鄙弃陋习,自觉做到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营造稳定和谐文明的新风尚。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退休不退岗,身退心不退!”管山社区第五党支部支部书记王锡璠是一位77岁的老党员,不但平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这次更是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积极参与春节期间禁燃禁放的巡查工作,始终在用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为这个下着雨的除夕增添了浓浓的暖意。

多举措齐发力 筑牢“生态线”

为有效保护“母亲河”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安全,使长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深入人心,春节来临之际,管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在辖区积极开展禁捕退捕巡查工作,并对退捕渔民进行了新春慰问。

春节期间,志愿者走上江堤河埂,每天仔细巡查有无违法禁捕和违规垂钓行为,及时劝离江边垂钓者,检查农贸市场内有无采购和出售长江水生生物的情况,组织引导辖区内饭店经营者签定不采不购、不烹不售,不利用“长江江鲜”、“长江鱼虾”等概念误导消费者的承诺书,同时向消费者发出倡议:“不捕不卖不买不食江鲜!保护长江,从你我做起!”举志愿之力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提升长江生态保障能力。

为守城市健康,为护家乡安全,为保生态永续,点点滴滴的志愿服务齐发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深化了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营造了保护长江的浓厚氛围,志愿者们用他们有力的肩膀扛起了如山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的真谛。(何海弟)

来源:芜湖文明网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