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号召公众参与减污降碳行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运营中心开展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主题宣传活动。从2021年9月6日开始,连续三个月在安徽之声《新闻早高峰》《我们长三角》《新闻晚高峰》三档黄金节目时间段重磅推出“碳达峰 碳中和”科普公益课堂栏目。
本期“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公益课堂和您聊一聊我国西北“暖湿化”是否可以使西北变江南?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甘肃、青海、新疆许多地区甚至不足50毫升。近60年,我国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约为0.30℃/10年,是全球的2.5倍,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7年左右西北地区中西部气候出现向暖湿转型,2000年开始降水呈显著增多趋势,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植被长势有所好转,但气候灾害风险不断加大。
由于西北地区的实际降水量远小于潜在蒸发量,即使降水量的增加幅度超过了蒸发量的增加幅度,也只是意味着干旱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并不意味着气候条件出现了根本性改变。从气候监测看,1961年以来西北地区半干旱以上的面积并没有明显减少,极端干旱面积略有下降并转为半干旱。而典型的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西北地区的“暖湿化”不可能改变其干旱气候格局,更不可能成为江南。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降低碳排放 | 我国西北“暖湿化”是否可以使西北变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