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教育 » 正文 »

长丰县情圆农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的生动实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进一步展示合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聚焦自然生态之美,激发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合肥市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摄影作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成果征集活动,并选取优秀成果展播。

情圆农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的生动实践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地方层面的积极实践成为守护生态根基的关键力量。长丰县马郢村的情圆农场,凭借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优势,深度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发展之路。

情圆农场自然教育活动

情圆农场占地140亩,坐落于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涵盖农田、林地、水域等。自2018年创建以来,农场坚持有机生产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通过休耕轮作、人工除草等手段,有效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和周边生物群落。目前,农场有木本植物约25种,野生草本植物200余种,野生动物(含昆虫)约500种,形成了有韧性的生态小气候,被授予“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情圆农场启动“老种子守护计划”,通过新媒体平台、官方媒体宣传等途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作物基因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收集土芹菜、油麦菜、红菜苔等50多种具有地方特色且濒临消失的老种子,建立种子银行,开展繁育工作,让20余种老种子焕发生机。

情圆农场秋日自然研学

作为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情圆农场积极投身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自然教育团队研发出7大主题50余项生态教育课程,涵盖自然艺术、田间观察、物种保护等内容,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特色课程,从基础农作物认知到复杂生态循环探究逐步深化。同时,农场打造出紫藤长廊、玻璃温室大棚、桃梨果林园、生态菜园及天然草坪等多元化生态教育场景,让公众直观感受自然生态魅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情圆农场高校学生生态实践

情圆农场还与安徽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生态教育科普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每年约1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实践,建立“教师指导-田野调查-学生宣讲-新媒体传播”的立体化传播网络,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外课堂,也让更多人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

情圆农场的成功经验在于构建多元合作模式,从自然教育活动到老种子守护,从校企合作到面向大众的科普宣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工作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思路。同时,农场注重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推动了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原标题:开启城市生物多样性友好对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展(第八期)

来源:合肥生态环境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