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市民公园所在地原来是池州港507码头,由上海支援建设,作为穿越半个多世纪池州与上海两地的纽带,是池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水运市场发生变化,这里就逐步变成垃圾堆放场。城市治理者改变观念,创新方式,让老码头变身“会客厅”,让“城市伤痕”焕新生。
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地方,有的是废弃的工厂,有的是遗弃的码头,他们都曾经繁荣过,但因为种种原因,落伍了,被这个时代抛弃,成为城市脏乱差的典型代表,成为城市的“伤痕”,给周围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环境的成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不能让一个个废弃的厂矿、码头给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添堵”。如何“变废为宝”。让这些经济发展的“弃儿”重新焕发新生,让他们成为生活的“秀带”,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助力。
码头虽然废弃了,但其地里位置却得天独厚,城市治理者把老码头变身“会客厅”,成为“公园+体育”的全民健身场所,并具备良好的开发夜游夜购和“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的条件。这样的创新方式,让破败的老码头成为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休憩的场所,让人民群众尽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地方党委政府聚焦脚下这片土地,把废弃工厂、工地、老居民区改造成为公园景点、体育设施,成为市民游览健身的场所,变身为老百姓喜爱的地方。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锈带”成为“秀带”,让老码头变身“会客厅”,让“城市伤痕”焕新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很有必要。(李瑛)
原标题:老码头变身“会客厅”,让“城市伤痕”焕新生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