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浩荡荡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八百里皖江”串起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和马鞍山等城市。这条灵秀清澈的母亲河,悠悠岁月里无私哺育着两岸人民,却也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些“病”了,变得浑浊不堪、“伤痕累累”。守护母亲河,谱写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容不得一丝懈怠。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盛景”,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殷殷嘱托道。
长江安徽段示意图
2021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此更有了法治力量的守护。
望东长江大桥是连接安庆市望江县与池州市东至县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皖江上第六座长江大桥,也是皖江上游的第一座跨长江大桥。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安徽迈出了铿锵的步伐,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其重要支流实施常年禁捕,联合苏浙沪同步实施《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常态化打击河道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一项项举措落地有声,取得了坚实的成效,而今,一江碧水,悠悠东流,散发着无限活力的“八百里皖江”重焕青春,亮丽嫣然!
兴修水利,守护“安宁长江”
三月下旬的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绿意渐浓、油菜花香,位于这里的同马大堤段窑处,便是“八百里皖江”的起点,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静谧清新的乡野美景。
“八百里皖江之首”同马大堤起点处,与湖北省黄广大堤末端相接。(组图)
同马大堤全长173公里,自段窑起至怀宁县官堤头止,沿堤设有宿松、望江、皖河、怀宁四个管理局及杨湾、华阳、皖河三个闸管处,保护着安徽省境内宿松、望江、怀宁、太湖四县及皖河、华阳河、九成等三个国营农场142万亩土地以及124万人生命财产安全。
同马大堤南临长江,东傍皖河,属国家二级堤防,图为同马大堤望江段。
江水安澜,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庆市望江县的杨湾闸,是华阳河流域入江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同马大堤上最大的一座重点防洪闸。2020年7月的汛期,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曾先后来此督导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强调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调节作用,汛期拒江倒灌、汛后排泄积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和影响。国之重器有巨匠,在一代代务实、进取的安徽水利人的努力下,坚实的闸门开合有序,这方水土愈发安然。
杨湾闸是华阳河流域入江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同马大堤上最大的一座重点防洪闸。
杨湾闸工作人员在测量水位。
未雨绸缪,大水来时有底气,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的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应运而生。翻看地图,华阳河湖群包括黄湖、龙湖、感湖、泊湖、大官湖五大湖,各湖之间彼此联通,正常蓄水面积近900平方公里。因无对江机排能力,以往每逢大水年份,湖群就会形成“关门淹”,破坏力巨大。
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已被列入国务院要求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
作为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已被列入国务院要求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未来,待稳步推进建设中的工程全部完成,长江中下游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防洪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安徽段重点城市安庆。
十年禁捕,孕育“生态长江”
禁渔是保护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2020年底,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通告,宣布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其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外水域,暂定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至2030年12月31日24时实行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此前,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其重要支流内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已于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至此,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其重要支流实现了全面禁捕。
渔民们上了岸,如何能够稳得住、能致富,是一道思考题。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及沿江各市的努力下,退捕渔民上岸、安居、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需求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不少渔民还完成了从捕鱼到护渔身份的转变。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是安徽省首个荣获国际级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池州市东至县境内,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这里曾是周边群众重要的生产资源,渔民们世代在此捕鱼生活、围湖造田,使得湿地变耕地、湖面变鱼塘,升金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从2017年开始,池州市明确规定了湖区全面禁止人工养殖、捕捞,腾出空间,修复生态。
“上岸渔民”张忠建带领升金湖管护员在湖区巡查。
张忠建曾是东至县张溪镇白笏渔业队队长,带领着150名渔民常年在升金湖上捕鱼。政府实施“渔民上岸”工程之后,他转而成为一名升金湖巡湖护鸟员,“生活更稳定、更安全,孩子上学也方便了许多。”谈及退捕上岸后的生活,张忠建直言比以前更有保障。
1999年,16岁的张忠建便跟随父亲在湖里捕鱼,开捕季节,一天要在湖面上呆上十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吃不上饭,只能拿随身携带的方便面、饼干之类充饥,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十分危险,“一条船、一家人、靠天收”成了张忠建捕鱼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7年,池州市加大对升金湖环境治理力度,引导渔民全部上岸转产,张忠建实现了由专业渔民向升金湖管护员身份的转变。现在,他和队员们一起在升金湖保护区,全天候不间断巡查湖区开荒、挖土、砍树、捕猎候鸟等违法行为,“通过政府持续不断的政策宣传、管理,捕鱼偷猎等现象几乎消失了,湖区正在重新成为越冬候鸟的大食堂和美丽家园”。在张忠建眼里,禁捕是必要的,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现在保护起来,也是为了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支全部由上岸渔民组成的长江巡护队伍在长江上乘船巡逻。
今年55岁的张根友是东至县东流人,从小就生活在长江边上,几年前结束了近四十年的捕鱼生活,如今他是东至县首批长江巡护员之一,“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让鱼儿休养生息,为子孙后代造福,很有意义。”张根友说。
“党和政府的政策样样都很到位,养老有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费用减半,我们真的心满意足。”已退休在家的东至县乌沙镇灯塔村汪安平老人说起退捕后的生活,满是欢喜。
保护江豚,永葆“微笑长江”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因为江豚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微笑,又被称为长江里的“微笑天使”。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10头活泼可爱的江豚,照顾它们的是已从事了十五年江豚饲养工作的张八斤。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
“看!有一头江豚游过来了。”3月24日上午10点钟左右,提着几公斤饵料鱼的张八斤,还没走到投喂台,就发现了数十米远的水面上游过来觅食的江豚。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让他对每头江豚的出生年月、体貌特征、生活习性都如数家珍。
张八斤出生在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上,从小就生活在长江边,对长江中的江豚特别喜爱。在他的印象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豚很多,常常是十几头一起游弋。这些年江豚虽仍旧濒危,但通过长江禁捕、生态修复等工作,江豚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长江江豚饲养员张八斤
凭着对江豚的喜爱,2006年2月,张八斤应聘到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事江豚饲养和巡护工作,自此后的每一天,不管刮风下雨,他天天与江豚为伴,每天投喂四次,一年365天几乎没间断过。每一次投喂,张八斤都要精心挑选江豚喜欢吃的小鱼,仔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确保江豚能吃到新鲜干净的饵料。在投喂时,他还要配合科研人员观察每头豚的形态和行为,掌握每头豚的食量和健康状况。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谈及辛苦与付出,憨厚的张八斤总是说:“把江豚保护好就行了。”说到便会做到,2017年10月21日,张八斤在巡护中发现一头江豚被绳索缠住,情况十分危急,他不顾江水冰冷,纵身跳入江中,快速分离解开绳索,成功救护了这头江豚。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张八斤也因此成为保护江豚的草根英雄,当上了铜陵好人。
江豚当下的美好生活,是铜陵市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的生动成果,以点看面,作为沿江城市,发挥好利用好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铜陵收获颇丰,位于主城区西部滨江大道西侧临江面的铜陵滨江生态公园曾经脏、乱、差,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临江却不见江”,经过有效治理,如今这里成了一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开放式公园,景致精巧,岸绿水清,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铜陵滨江生态岸线
清障复绿,构筑“安澜长江”
无为大堤位于长江左岸芜湖市境内,属安徽省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大堤纵跨铜陵、黑沙洲和芜裕三个河段,属长江干流I级堤防。无为大堤是巢湖流域的长江防洪屏障,保护着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四个市下辖的11个县(市)区600余万人口、427.3万亩耕地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一大批工业、电力、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在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无为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国家一级堤防。
昔日,大堤沿线村镇密集,内护堤地的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简易搭盖、违法耕植等现象屡禁不绝,为全力打好清障复绿攻坚战,近年来,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精心布置,明确任务,常态化实施长江护堤林带复绿,进一步管理好、靓化好堤防环境。旧貌换新颜,今日大堤,处处是景,步步皆欢。
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对大堤进行日常养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为大堤由于在建设与管理上取得的成就,提高了堤防的抗洪能力。在2020年的长江大汛中,凤凰颈长江最高水位15.21m,超过警戒水位2.01m,接近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高水位,且洪水长时间波动缓退,超过警戒水位时间长达38天。无为大堤固若金汤,经受住了考验,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长江芜湖段沿江景色
严打采砂,维护“和谐长江”
夜幕降临,巡逻了近一个小时的水政执法船仍在江面上前行着。“前面这条货船疑似隐形砂泵船,赶快靠近。”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采砂管理一大队队长刘异向队员们说道。常年在江面巡逻,刘异和队员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是在黑夜也能及时发现江面的各种状况。
执法船迅速靠近停泊在江面上的疑似船只,搭好船梯,刘异与队员们不顾船身晃动,攀爬到五六米高的货船上,一番仔细检查后,发现没有采砂的动力、设备,方才放下心来。
天色渐暗,执法船借助仪器设备保证在江面的安全巡逻。
在靠近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下的一处违法船只集中停靠点,队员们对船只进行检查。
黑夜中,水政执法船行驶在长江江面。
近些年,由于江砂价格不断攀升,普通采砂船盗采一晚利润便达10万元以上,大型砂船利润更为巨大。非法采砂不仅破坏长江堤岸,严重威胁堤防等水利防洪设施安全,还会破坏航道危及航行安全,与长江大保护要求背道而驰。为切实保障长江安稳,安徽省认真落实长江采砂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常态化开展长江(安徽段)集中打击非法采砂行动。水利、公安、交通、经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实施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采砂管理一大队队员驾驶水政执法船沿江面巡逻。
水政执法船飞速行驶在江面。
为逃避打击,盗采者采取盯艇、盯人的方式掌握执法船的动向,与执法人员“躲猫猫”,同时采砂团伙的装备也愈发先进,不少盗采者还通过非法改装船只的方式逃避检查打击,给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
执法队员使用望远镜进行沿江巡视。
刘异所在的一大队负责从皖苏交界处至铜陵大桥间170公里左右的采砂管理执法工作,大队目前有8个人,其中7名党员,实行日巡查制度,陆上有执法车,水面有执法艇,相互结合。同时与海事、公安等部门保持密切协作,“通过这么多年的持续打击,区域内江面上非法采砂现象基本绝迹了,今年以来连举报电话都接不到了。”刘异表示,现在巡逻时,偶尔也有江豚从执法船附近游过,两岸的风景也很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
岸线治理,共享“亮丽长江”
公元725年的一天,诗人李白乘船经当涂时过天门山,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篇,描绘了红日掩映下,碧水、青山、白帆相融的壮丽画卷,浩荡长江的灵动与秀美呼之欲出。
离此不远的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是长江东岸的一处天然港湾,春日里,碧波荡漾、绿草如茵,来自安徽各市和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游人如织。
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昔日不毛之地,如今碧波荡漾;昔日的生产岸线,如今变为生活岸线、景观岸线。
滨江生态湿地(杨树林)生态景区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长江东岸,由水系、芦苇、杨树林和江滩地组成,是保留多年的原生态湿地。
曾经,薛家洼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固废堆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危旧民居等处处皆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曾经薛家洼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问题的重重叠加,长江也不堪重负。2019年,马鞍山市开展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美如画”,薛家洼生态园正逐步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
位于皖江最下游马鞍山市和县的驷马山乌江枢纽工程。
八百里皖江尽头,长江安徽段与江苏段交界处。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扛“安徽之责”、展“安徽作为”,随着长江大保护的不断推进,水清岸绿、鸟鸣鱼跃的秀美江景,将在八皖大地上奏响更加丰富多彩的动人乐章。(吴承江 黄洋洋)
来源:《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