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

​26所高校倡议:加强环境教育合作 联手打造国际化人才

“暑期实习和现场观摩气候变化谈判等实践活动,使我近距离了解了全球环境治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积累了实践经验。” 张宇涵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12级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本科生、2016级清华-耶鲁环境双硕士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十周年暨环境教育国际化高端论坛上,张宇涵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他表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文理兼修的课程学习,为当前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世界,跨国界、跨文化合作交流频繁,诸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议题需要全球协作共同应对。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和挑战,在环境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学应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全方位能力的人才。本次论坛围绕环境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26所高校联合发出“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呼吁国内高校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合作,共同担负起培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时代新人的责任。

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于2011年,旨在面向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大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又有国际关系、法学、经济学、管理、人文等跨学科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拔尖人才。

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责任教授余刚介绍说,十年来,依托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在内的多个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逐步建立了通专融合、文理兼修的课程体系,多层次、国际化的实习实践体系,以及以全球胜任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的学生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崭露头角。

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南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分别分享了各高校在国际化环境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国内高校在环境教育国际化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青年一代在国内、国际组织中实践历练,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事务实践,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他建议各高校打破专业界限,培养知识体系全面、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

全球环境人才培养是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这项事业仍需国内各高校持续共同努力,为国际舞台输送更多的中国声音。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教授宣读了“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倡议提出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高层次全球环境人才,积极搭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国内高校间深度合作,共同构建高层次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环境报报记者刘晓星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周虹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