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

安徽在“光伏”领域全线突破 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多个项目正成为风向标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安徽正积极谋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面漂浮电站等注重产业融合、生态融合的项目正在省内迅猛发展。

看天吃饭 80后女站长播种“光伏”

9月11日,池州市青阳县新河镇乌龙村的一块720亩的塘口前,青阳光伏电站站长王志玲正在控制系统上仔细地查看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在她身后,一大片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太阳再大一点就好了。”王志玲说,“今年6月的梅雨季节和7到9月份的汛期又要耽误掉一些阳光,完成发电任务压力不小。”

王志玲是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合肥阳光智维科技有限公司派驻到青阳光伏电站的运维团队负责人。青阳光伏电站由同属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肥阳光新能源公司建设,并于2019年交付给业主单位安徽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王志玲的任务是确保电站发出足够多的电,发电越多,业主的收益越高。根据业主单位的估算,青阳光伏电站在25年的运营期内,将可以提供253476万KWh电能,总收益约12亿元。

阳光,就是决定王志玲KPI的关键因素之一。

王志玲是一个80后女生,做光伏电站站长已经8年了。她曾经在新疆戈壁当过三年站长,“那里阳光充裕,却是个无人区,一个月补给一次,出山就要85公里。”

跟新疆相比,青阳的条件好了一些,但日照却要差得多。王志玲告诉记者,业主给青阳电站的考核指标是上半年发电5000万KWh。“上半年我们电站发电量5437万KWh,算是刚刚完成任务。”

除了阳光,王志玲还要关注很多因素。比如,1月份,白鹭蜂拥而至,鸟屎堆积在光伏组件板上,就会影响发电效率。王志玲就要雇佣当地人,挨个清理光伏组件。

2020年,长江上中下游洪水齐涨,汛情紧急。当地村里的田都被淹了,水位一直涨到电缆桥架,王志玲当机立断,把电停了,并立刻组织排涝,等水位下去了再恢复并网供电,如此反复,总算在停电和发电的切换之间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事后,业主单位的工程管理部还专门给她发了一封表扬信,称她们团队是一群“最可爱的年轻人”。

渔光互补 组件之下别有洞天

王志玲告诉记者:自己正在管理的青阳光伏电站,同时也是一个百兆瓦级的“综合水面渔光互补项目”。

池州青阳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由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覆盖当地向阳村、乌龙村、洪山村,总计占地约2500亩。

在位于新河镇向阳村新禾家庭农场的600多亩的“渔光互补”基地里,站长王志玲每天计算光电效率;农场主陈法田同样“看天吃饭”,但他思考的是如何在光伏组件之下实现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关于怎样利用光能,陈法田有着不同的看法。眼下,他正在计划往600多亩的“渔光互补”基地里引入“稻鸭共育”。在光伏发电板下,莲藕密布,家庭农场养殖的鳜鱼、鳙鱼、草鱼来回游弋。

光伏组件隔开了两个世界——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光伏组件之下,是光合作用主导的动植物生长;而在光伏组件之上,则是光电转换主导下的电子流动和并网发电。两者组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系统。

绿色发电 安徽积极谋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新河镇乌龙村村主任杨乘波也对这个“新系统”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村里把780亩集体土地上建起“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每年光是租金就有56多万元。

“这片地以前租给大户养鱼和种水稻,租金只有一半不到。”杨乘波说,“现在这片地里照样种水稻、养鱼,村民还可以给光伏电站出工,清洗光伏电板,一天收入又是150元。”

杨乘波打算用新增的集体收入为村里修建两条水泥路,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让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村里的电站也在源源不断地为安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动力。

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就成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举措。要实现碳中和,能源活动领域的零碳燃料替代是主要内容。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占全部装机容量比重分别由2013年的0.1%提高到15.8%。其中,光伏发电总装机1117.7万千瓦,提前实现了安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建成1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目标。

今年8月底,安徽省能源局则下发通知称:除存量项目外,2021年全省新增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600万千瓦,并鼓励有意愿并网的项目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落实并网。

9月7日,安徽刚刚组织开展首笔绿色电力交易,新能源发电企业太白光伏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液化空气(合肥)有限公司等电力用户达成总量为11000兆瓦时的绿电交易。

首次交易的绿电产品就来自光伏电站。“交易达成可实现节约标煤3600吨,减排二氧化碳9400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

“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合肥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安徽正在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光伏扶贫、家庭光伏等多领域全线突破,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面漂浮电站等注重产业融合、生态融合的项目正在成为风向标。”(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文 刘职伟/摄)

来源:安徽商报

原标题:我省在“光伏”领域全线突破 多个项目正成为风向标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 “渔光互补”别有洞天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