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研究显示: 白蚁、蚂蚁和蚯蚓是土壤健康“好帮手”

在全球尺度上,白蚁、蚂蚁和蚯蚓的土壤活动均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碳、氮、磷、钾、钙、钠、镁等主要养分含量,还能提升土壤电导率、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植物生物量...

2025-02-17 08:11

我国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地2...

2025-02-14 16:25

拆除核污染水储罐,福岛还是走不出“死循环”

当这些锈迹斑斑,甚至已出现渗漏的储罐轰然倒塌时,福岛核事故看似迎来了解决的节点。然而,由于福岛核事故核心问题“废炉计划”仍困局难破,排污、建罐、拆罐的死循环恐将...

2025-02-14 15:04

春运期间,安徽高速公路换电量提升4倍

牛头山服务区(上海方向)换电量是平时的15倍、九华山服务区换电量是平时的13倍……2月14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春运期间安徽高速换电量提升4倍。

2025-02-14 10:01

大脑样本中的微塑料比8年前高出约50%,但尚无法判断对健康具体影响

有研究表明,塑料制品如塑料瓶、餐盒乃至不粘锅涂层都会在使用中释放大量微塑料颗粒。从个人角度,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或能降低微塑料对健康的潜在风险。而从源头上看,减少塑...

2025-02-14 09:23

专家解读 | 大力推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以高水平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近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

2025-02-14 08:43

11部门: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2025-02-14 08:38

敲除这两个基因 作物将更好抵御寄生植物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SL)外排转运基因,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寄生植物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08:30

从小电池到电动车 新能源如何在冰雪赛道闯出一片天

寒冷气候对汽车和配件的性能有着独特的挑战,特别是电池和电子设备,在低温条件下能否保持可靠的性能,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继续向北发展的决定因素。

2025-02-14 08:27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涉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等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百姓生活、应急管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

2025-02-14 08:15

1.5亿年前!新发现的“政和八闽鸟”改写鸟类演化史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发现了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之一,将现代鸟类身体构型出现的时间向...

2025-02-14 08:09

安徽投资20亿元支持建设精品示范村

近日,安徽省发布《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明确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今年将实施多项政策举措,加大对农机购置应用和报废更新、和美...

2025-02-14 08:06

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安徽发布22条大雾预警

12日夜间到13日早晨,安徽省沿江江南部分地区大雾弥漫。截至13日早晨7时,安徽省一共发布22条大雾预警。

2025-02-13 10:34

我国南海发现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水深约200米的陆坡区域发现了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

2025-02-13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