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合肥持续高温,户外温度直逼40℃。7月8日,记者走进合肥首个“无废油库”——中国石化合肥油库,在这里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身影在烈日下穿梭。他们是油库的应急保障班和生产运行班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需要在高温下完成至少10个场景的巡检修工作,确保油库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合肥市160多个加油站以及周边地区的成品油供应。
两小时一次巡检,十分钟满头大汗
应急保障班班长赵良运正手持着检修工具对油气系统进行巡检。
上午10点,太阳炙烤得地面发烫。应急保障班班长赵良运正手持着检修工具,在发油区对输油管道进行巡检。他弯腰检查阀门、法兰(管道上的部件)和接口处是否有渗漏,有时还会将松动的螺丝拧紧。10分钟后,他的安全帽下已渗出豆大的汗珠,蓝色的工装后背湿了一大片。
“像这么高的温度,设备容易因热胀冷缩出现隐患,我们必须加大巡检频次。”赵良运介绍,油库的巡检涵盖储罐区、输油管道、发油台、消防设施、配电房等10~14个关键区域,每两小时就要巡查一次。在38℃的高温下,一趟完整的巡检需要近1个小时,而他们的衣服往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高温天气下,设备运行负荷大,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可能影响油品供应。”同样需要在一线巡检的生产运行班班长王鸣补充道。
深夜应急抢修,随叫随到的“油库医生”
如果说白天的巡检是“烤”验,那么夜间的应急抢修则是另一种挑战。赵良运常年住在油库的宿舍,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有一次凌晨2点,发油区的油泵突然发生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复,第二天加油站就可能断供。”赵良运回忆,接到电话后,他立刻赶到现场,和同事们在闷热的泵房里排查问题,最终在清晨5点完成抢修,确保油库正常发货。
这样的夜间应急任务并不少见。“我们是油库的‘医生’,设备‘生病’了,再晚也得治。”赵良运笑着说。
守护全市160多座加油站的“中枢”
作为合肥首个“无废油库”,中国石化合肥油库是合肥市成品油供应的“中枢系统”,这里的油品种类包括92号、95号乙醇汽油、车用柴油以及航空煤油。作为合肥市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该油库不仅保障全市160余座加油站的汽柴油供应,还为合肥新桥机场提供航空煤油,并辐射巢湖、六安、淮南等地市。
身为油库的应急保障人员,赵良运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出行和城市的运转。“高温下的坚守是责任,确保每一滴油安全、高效地送达老百姓手中,就是我的使命。”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 文/摄 实习生 朱佳佳
原标题:合肥首个“无废油库”的“汗”卫者:守护全市160座加油站的“中枢”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