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公益 » 正文 »

助力垃圾分类 合肥这群社区志愿者在行动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

当前,合肥市正在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涌现出许许多多志愿者:他们是退休后闲不住的老党员、是退伍不退色的社区工作者、是平均年龄65岁的社区快板队……

在合肥基层社区有着广大志愿者,他们活跃在桶边值守、在楼栋入户宣讲、在小区开展各类活动……助力垃圾分类,这群社区志愿者撸起袖子齐上阵。他们是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实践者”“行动派”,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用“志愿红”“志愿蓝”守护“生态绿”,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老党员退休后再“上岗”

瑶海区南都云庭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 戴忠恒

每天早上5点半,垃圾分类督导员戴忠恒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袋是投放到厨余垃圾桶”“这袋是投放到其他垃圾桶”……戴忠恒身着一件蓝色马甲,站在瑶海区南都云庭小区垃圾分类站点前,指导居民正确地投放垃圾。

今年已经65岁的戴忠恒是一名退休人员,也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如今,退休闲不住的他,成为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

想要干好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对于一些没有垃圾分类意识的居民,戴忠恒会及时劝解和指导,起初还受到过不少居民的误解,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垃圾分类的投放窗口比较小,有些老人就直接拿着桶来倒,垃圾散落一地。”

对此,戴忠恒平时没事就找老人聊聊天。久而久之,他和老人们变得熟络,见他就喊“老戴”,聊着天就把垃圾分投了。

不少人问戴忠恒,为什么退休了不享享清福,还总是这样忙忙碌碌的。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虽然都退休了,但也来赶赶时髦,追追新风尚。”如今,戴忠恒上岗近一年,在他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居民的分类意识和投放准确率得到提升,小区环境变得更好,他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退伍不退色 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先锋员”

庐阳区双岗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 郑志丹

夏日气温渐升,一大早郑志丹就在桶边忙碌,汗水湿透了头发,贴在脸颊两侧。

“阿姨,这袋属于厨余垃圾,需要从这个投口箱扔进去。”每天郑志丹会在投放点帮助居民做好分类。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郑志丹做起事来从不“打折扣”。不论是在桶边值守,还是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或在广场开展宣传活动,都能看到她身穿红色马甲忙碌的身影。

有一次,有个居民提着一袋没有分类的垃圾包扔下就跑,她叫住对方耐心宣传,并当场把袋里垃圾夹出来,准确分类投放。第二天,这名居民提着分好类的垃圾,主动让她检查。

在工作之余,她积极组织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向孩子们科普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从小做一个低碳环保的小卫士。

“从部队退伍回来,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能用个人微薄的行动,换来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是自己的荣幸。”郑志丹说,她将继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将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

居民不理解就反复劝导 以坚持换支持

红四方社区党委委员、工作站副站长 张世保

四方新村是老旧小区,自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张世保便成为这项工作的分管负责人。

垃圾分类说是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老旧小区,很多老年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垃圾分类,甚至有的人当面说质疑的话。

“我一心一意的想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为什么大家就不接受呢?”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张世保心里也觉得委屈。但他心里更懂得,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持之以恒。面对一些居民的不理解,他就反复讲解、劝说,耐心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并找到物业经理说出了改造垃圾房的设想,提出了在垃圾房标设各种垃圾的指示牌,并入户走访做宣传,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到居民心中,赢得大家支持。

从最初招募垃圾分类督导员开始,他就担任小区党员志愿者小组组长。在所有志愿者当中,他累积值守的时间最长,所负责的投放点位也是分类有效率最高的。

“我人头熟,许多居民都认识我,我往垃圾箱旁一站,别人就不好意思不分类了。”张世保介绍。

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阿姨 要把垃圾分类唱给居民听

徽盐世纪广场小区快板队

“要想小区环境美,垃圾分类数第一,如何将它来分类,听我给你叙一叙……”伴随着竹板清脆的节奏声,一支名为《垃圾分类要做好》的快板娓娓唱来,用朗朗上口的舞台语言,把垃圾分类知识唱给居民听。

在徽盐世纪广场小区有一支由居民组成的快板队,四名成员平均年龄在65岁,他们都是小区里热爱唱歌的居民,听说小区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便自发“组建成团”。

“我们队成立于2020年,那时小区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快板队成员王光云介绍,小区有一位平时爱好诗歌创作的居民汪积瑞,他自编了一首垃圾分类快板词后,方兴社区新胡李党支部得知后,立即找到小区合唱队,希望能以快板的形式传唱。

“一听说是宣传垃圾分类,大家都觉得有意义,报名很积极。”王光云说,随着快板词在小区流传起来,原本复杂难记的分类标准,在改编成快板后好玩又好记,让现场居民耳目一新。

如今,这支快板队也算“小有名气”。不仅在徽盐世纪广场小区传唱垃圾分类,她们还走出小区,受邀到多个小区登台表演。随着快板词在小区流传起来,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也提高了。

在小区动员“大家分” 在家带动“家人分”

高新区南岗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 高云云

“纸巾是其他垃圾,不能和厨余垃圾放在一起”、“旧衣服是可回收物”……今年34岁的高云云是高新区南岗社区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她不厌其烦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分投,特别是在投放厨余垃圾后,还将塑料垃圾袋单独投放。

在日常生活中,她更是以身作则,外出购物买菜自带环保袋,给孩子买垃圾分类的玩具,从兴趣出发,帮助孩子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她还经常带上家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社区志愿活动。在她的带动和提倡下,全家都成了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不仅推动了垃圾分类,更美化了小区环境。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大家实实在在去做的事。”高云云说,垃圾分类其实不难,只要每个居民迈出“一小步”,就是这项工作进步的“一大步”。

用情用心 他是“专家级”垃圾分类督导员

经开区临湖社区卧云居委会垃圾分类包保网格长 宛然

每天,他都会在集中投放站开放期间进行巡查,把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每周,在居委会垃圾分类专题会议中,与参加会议的物业负责人积极讨论,商量解决对策。如今,在临湖社区,宛然已成了“专家级”垃圾分类督导员。

香江龙韵小区因前期物业服务企业更换,其中一座投放点的劝导员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在岗,且该劝导员不愿意岗位调换。针对这一问题,宛然和物业服务企业、当事人反复沟通,最终该劝导员自愿进行岗位调整。新劝导员上岗后,该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

在垃圾分类投放站建设初期,宛然带领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通过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和意义。最终,卧云居委会完成了投放点建设。

公众号、业主群、居民议事群、居委会活动中心、楼道……宛然遵循“线上线下”联动配合的原则,多方位开展宣讲,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与意愿。“要让居民改变以往生活习惯,绝非易事,我们必须用情用心,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家。”

上门宣传超万户 志愿服务超3万小时

新站高新区淮合社居委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队

开展“参与垃圾分类共创美好家园”文化文艺活动、举行“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垃圾分类竞赛挑战、上门宣传覆盖约10000余户、常态化开展“早查”“夜查”等行动……这些是淮合社居委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日常”。

今年1月,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基层党建的全面助力下,该团队应运而生,目前注册有志愿者193名,总志愿服务时长超3万小时。

如何才能改变居民以往“一包扔”的习惯?该志愿服务团队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宣传阵地,让居民观念得到转变。

“我们组成宣讲团队,发挥垃圾分类阵地宣传作用,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淮合社居委负责人介绍,利用小区景观小品、设置宣传展板、派发宣传单、定期组织活动等方式,持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截至目前,该辖区垃圾分类26处点位已全部运营,覆盖率达100%,其中大富新领地更是作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我们还将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宣传进商圈、进学校、进公共机构等场所,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持续营造居民互动参与的垃圾分类良好氛围。”该负责人表示。

(胡少殊 解莉莉 刘艺 陈维红 陆蓉 毛娴静 陈意鑫 万玉霞 刘达青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原标题:助力垃圾分类 他们在行动!

合肥这群社区志愿者“撸起”袖子齐“上阵”

来源:合肥晚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