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时评 » 正文 »

宛新平:精雕“最干净”,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好感,不仅在于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等城市功能的考量,还在于城市里的一草一木、美丽环境。

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以来,在江淮各地,兴起了一阵打造“最干净城市”之风。马鞍山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三年新跨越”的思路,启动打造高颜值“白菜心”、争创“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芜湖成立“干净办”,年内将评选出一定数量“最干净公园景区”“最干净道路”“最干净菜场”等,以“最干净”奋斗目标推动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人流密集地“见底色、亮本色”;黄山对照“席地而坐”新标准,以最美姿态、最美形象,优化城乡环境,让“‘净城’如风至、洗尽万物尘”成为一种新风尚……全省各地精雕细琢打造“城市客厅”,美化生存家园,让“环境优”的美丽安徽长卷在基层生动舒展。

人居环境变美,城市街道变新,河道池塘变清,空气质量变好,一个“变”字,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陡然升级。“来,我们坐在草坪上拍张照,等下发朋友圈。”在马鞍山花雨广场的大草坪上,市民拍照留念为美丽环境打卡;在黄山游玩,游客已经习惯了席地而坐,在干净整洁的地面上歇脚赏景别有一番风味……安徽越来越多的城市跻身争创“全国最干净城市”新赛道,务实行动让市民真情唱响了“家乡美”。

环境也是民生。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好环境能带来一个好心情。城市运转节奏快,人们生活压力相对较大。如果所到之处,垃圾横行、河道脏乱、公共服务设施无人打理,只会心情更糟。让城市真干净、真文明,让城市像花园、更艺术,成为安徽各地在新征程上为民生幸福“升温”的重要行动。从局部映射到全局,从一城放大到全省,这与“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奋斗目标一脉相承、同频共振。

目光所及皆是景,低头细看更洁净。城市环境之变,深蕴着发展理念之变。维护河畅水清岸绿生态美景,让城市更干净更整洁,背后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譬如,实现随处“席地而坐”,则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面、良好的绿化、完善的设施,以及随处可见的“城市美容师”对各角落的深度保洁。具体到城市治理方面,则离不开政府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实打实投入,以及人力的配置、机制的健全等等。

正因为包括马鞍山、黄山等在内的更多城市把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推动,我们才得以在安徽各地见到越来越多的“席地而坐”,在河道、公园等地,也可随处见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或向市民宣传保护环境,或投身主题实践,清理垃圾、扮靓家园。显然,让家园变美,需要同心共为,需要人人行动,更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整体升级。

“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是一副对未来宏观勾勒的生动图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每一个江淮儿女幸福生活。全省各地须起而行之,在擘画“最干净”的赛道上努力奔跑,拿出“绣花功夫”打造出更多高颜值的“白菜心”城市,推出更加美丽的“客厅级”公共环境,以最美姿态、最美形象擦亮城市颜值和“面子”,以最实行动、最干净的底色厚植民生幸福“里子”,让美丽安徽不仅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更有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宛新平)

原标题:宛新平:精雕“最干净”,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来源:中安在线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