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时评 »

以典型案例为镜鉴解决“老大难”问题

从这些被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所涉及的领域基本上还是历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高度关注并多次曝光的问题

2022-01-21 08:55

人民时评 | 防治噪声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出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删除了原来名称中的“环境”二字,明确法律规范的对象仅限于人为噪声,并在加强源头防控、加强噪声分类管理、强化社会共治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

2022-01-20 09:55

绿色低碳生活从餐桌开始

我们的餐桌深刻影响着整个农业供应链,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农业的未来。让我们崇尚节约、健康、营养,以消费革命促进生产革命,推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科学合理、...

2022-01-19 16:02

人民时评|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在现阶段,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

2022-01-18 09:32

人民时评 |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

还应加强政策引导,对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快递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等项目,在资金、信贷、债券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

2022-01-17 08:59

疏堵并举 依法治理广场舞噪声扰民

其中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防止噪声污染

2022-01-13 08:49

争当新“卖碳翁” 鼓励平台型科技企业参与“双碳”行动

当前,要鼓励平台型科技企业更大范围地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还需要加强政策性扶持与引导,尤其要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形成政策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2021-12-29 09:03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 坚决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绿盾”强化监督,有效震慑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行为,大大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质量和水平

2021-12-21 09:21

排放源是协同起点 健康效益是协同终点

臭氧浓度季节差异大,其峰值往往出现在细颗粒物浓度较低的夏秋季,伴随臭氧逐渐取代细颗粒物成为夏秋季节的主要污染物,近年来其短期暴露的健康影响也逐步与细颗粒物相当

2021-12-01 14:10

如何看待秋冬之交这次重度污染?

有的城市认为本辖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高,对可能到来的外源输入污染放松警惕

2021-11-12 08:52

人民时评 | 解决好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从而化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和续航痛点

2021-11-02 15:46

坚定践行“两山”理念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短视政绩观,不为一时困难所扰、不为短期增长所动、不为眼前利益所惑,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松劲

2021-10-25 07:53

关注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真实性

笔者认为,在执法工作中,不仅要针对企业的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进行危废产生量的核实,也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危废管理台账真实性进行核查,有效堵住危险废物非法处置的管理漏洞

2021-10-22 10:08

注重经济发展不能突破环境底线

实际上,并非经济发展这样的直接利益才是政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2021-10-13 09:31

地方党委政府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外部约束,市场经济主体一般不会自愿承担成本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2021-10-09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