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排名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排名从2020年全省第8位,跃居全省第4;已成功创成生态文明“国字号”5个,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创建省级全覆盖……2021年,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亮眼答卷。近日,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仁昕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和安徽环境新闻网的专访,深入介绍了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记者: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宣城市生态环境局是如何在这一年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的?
宋仁昕局长: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起步之年。这一年,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历经多个大事、要事、难事,在大事中锻炼了队伍、在要事中锤炼了作风、在难事中提升了水平,充分证明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是一支能打大仗、苦仗、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当之无愧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一年来,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取得了多项新成就。
一是环境质量改善实现“新突破”。宣城市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排名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排名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20位。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较2016年末下降39.2%、上升12.6%,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21年全市国控断面从7个增加至16个,水环境质量排名从2020年全省第8位,跃居全省第4,水质指数改善跃居全省第3,进步明显。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为全省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宣城贡献。
二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展现了“新作为”。扎实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整改问题285个,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重点工作任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以宁国真也天境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难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顺利完成整改,各地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根据最新统计调查结果,公众对宣城市2020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满意程度达94.14%位居全省前列、参与度达97.84%达到历史新高。
三是顺利完成多轮大考交出“新成绩”。第一,平稳有序地完成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任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宣城市无典型案例、转办信访件129件,信访数量较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下降14.7%,全省位次由第一轮第11位下降至本轮第14位;第二,完成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2021年第一批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4市中,宣城市转办信访件数量最少。第三,顺利完成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对市局党组巡察“大考”,巡察组对我局工作充分肯定,各项配合工作细致周到,对巡察组初步反馈的问题,立行立改,超前启动整改任务,圆满完成了巡察配合任务。
四是生态文明创建进入“新阶段”。2021年宣城市郎溪县首创首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截至目前,宣城市已成功创成生态文明“国字号”5个,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创建省级全覆盖。宣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地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省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创建全覆盖地市,为全省生态文明“国字号”创建成功最多地市。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争取大气年度资金7500多万,占全省年度大气项目资金24%,全省第一。争取水污染防治资金3730万。支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首个实现“打捆+承诺制”审批。开启“环企直通车”,召开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座谈会,结对帮扶企业100家,累计走访企业270家次,收集问题126条,解决问题95个。加大环保管家服务力度,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环保管家”服务全覆盖。成立“双招双引”工作专班,确定宣城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名录库。
记者: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重大战略,宣城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减污降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宋仁昕局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这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态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降碳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与环境质量改善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
“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目前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立足自身工作职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宣城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制度创新。二是启动宣城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科学研判具有可行性和本地化的碳排放达峰实现路径图、时间表,编制宣城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构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的新机制。三是逐步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在2018年度清单的基础上,继续编制市级2019、2020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精准识别近三年宣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促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常态化。四是加入宣城市林业碳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林业部门积极谋划宣城市“碳汇第一单”项目,不断扎实推进宣城市林业碳汇工作。五是积极推动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协助中煤宣城发电有限公司完成碳排放报告、核查与配额核定工作。
总体而言,宣城生态环境部门正在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抓手,不断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走深走实。特别是蓝天保卫战,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目前处于稳中趋好的态势,各项考核指标均保持在全省领先的优势。进入“十四五”以来,大气环境质量已经进入到“精耕细作”阶段,我们要突出重点,强化城区面源管控、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开展移动源污染治理、开展工业炉窑深度治理、督促重点行业企业提标升级,最终实现减污和降碳协同增效。
记者:我们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想请您就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谈一谈。
宋仁昕局长:作为一把手亲自抓的一项工作,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贯穿2021年全年始终,从年头到年尾宣城市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都在重点关注。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调度下,在各县市区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环保同仁艰辛付出下,我们先后通过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两次“大考”。全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工作多次在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中国环境”刊发、安徽新闻联播播出,是中央环保督察安徽正面宣传的地方先进典型。
2022年我们将迎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对于“1+1+1+N”年度整改任务,我们一是继续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继续按照跟踪调度要“一严到底”的要求实施定期调度、通报,下发工作提示单,督促各地各单位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全力加快整改进度。二是重点突出整改标准、巩固整改成效。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2022年上半年对所有已通过验收销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一次全面督查,进一步强化整改标准,坚决防止已完成整改问题出现反弹,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严格落实《宣城市“1+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宣城市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环境监督长制,由市直相关单位负责行业性问题、县乡村三级网格负责辖区内问题,对全域范围内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隐患等方面,重点围绕工业集聚区、自然保护地、南漪湖流域、矿山、化工、毁林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等重点方面,以及群众长期反复投诉的重点信访问题,常态化滚动式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排查。
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宣城发展的重要优势,请问如何让绿色成为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宋仁昕局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滴水穿石的恒心、铁杵磨成针的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扎实推进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实效,生态文明创建实现阶段性胜利。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厚植绿色本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宣城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优化项目环评审批,强化环境要素保障。首先对各县市区分局环评审批委托授权,环评审批事项“应放尽放”。实行“预约式”上门帮办服务,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审批”、“备案管理”,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其次是推进“环企直通车”行动。组织系统内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结对帮扶百家企业,为结对服务企业开展“集中问诊、入企开方”体检活动,组织“面对面”互动座谈会,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还要强化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优化企业环境评价体系,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充分运用好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与环保资金申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环保评先创优等挂钩,坚持以信用手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加大“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治力度。既为全市企业发展腾出上千亩土地和环境容量,同时有效减少了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其次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做好“处罚后服务”工作。在对环境违法企业从严查处的同时,帮助地方和企业查明原因、分析问题、指导企业抓好整改工作,真正实现从单纯“查超标”向“查超标”和“帮达标”根本转变。实施包容审慎执法,对一些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及时交办、限期整改,开展帮扶指导。第三是落实监管正面清单。将环保管理良好的保民生、保供给、保建设的行业,以及环境信用好、环境风险低等企业纳入环保执法正面清单管理,通过少去或不去现场执法检查,优化执法方式、推动分类管理、科学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一心一意埋头谋发展。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方式。首先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等,研究制定《宣城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规则》,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其次推行“环保管家”入园驻点服务。鼓励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环保管家”服务全覆盖,加强政策引导和业务管理,促使专业的环保管家团队为入园企业提供常态化、全方位的“环保体检”,以全程保姆式服务为开发区企业发展解决环保制约难题。第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加强中央和省级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储备工作,充分运用资金杠杆作用,帮扶钢铁、水泥、火电等重点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锅炉,推动工业窑炉深度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转型升级。最后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工作落实机制,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着力提升产业谋划、资源整合、对接服务、项目落地和环境营造能力,主动对接沟通省“双招双引”平台推送的项目,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记者: 2022年,宣城市生态环境部门有哪些工作计划?
宋仁昕局长:新的一年,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城新高地。
总体安排是:全面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围绕“1145”工作思路,奋力在全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乃至在长三角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中争先进位。第一个“1”是牢牢把握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条主线;第二个“1”是突出坚决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这个重点;“4”是聚力专项监督长、生态文明创建、信访积案化解和防范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四项攻坚;“5”是实现环境应急水平、监测能力水平、创新工作水平、党建工作水平、内部管理水平五个提升。
希望在2022年,通过全市环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广大市民打造更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宣城。
(图片由宣城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刘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