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领域“放管服”,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事因情因势施策,强化环评保障作用,全力支持项目加快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线上“云审查”审批“不见面”。全面推行生态环境行政许可“零跑”行动,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采取网上受理、云上审查、线上沟通、邮寄送达,实施审批全过程“不接触”办理。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采取视频会议和函审等方式“云评审”环评项目400余件。滁州市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利用无人机等设备拍摄项目拟选厂址周边状况,将视频发送给身处不同地市的专家,通过“云端”隔空召开技术审查会议。芜湖市、六安市在静态管理停止现场办公期间,运用笔记本电脑和VPN插件,实现内网异地登录政务服务系统,保持网上审查审批,先行出具电子批文,疫情解封后第一时间寄送纸质批文,实现了防疫不延时、审批不断档、服务不间断。
线下“承诺制”项目“打捆批”。在工程建设、社会事业与服务业、制造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等17个大类44个小类行业,企业可自愿选择告知承诺制审批,今年以来全省承诺审批项目94件。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建设内容相近的项目打捆环评审批,亳州市亳芜现代产业园机械加工项目、宿松县摩配项目、怀宁县肠衣项目、桐城塑料包装项目均实现打捆审批。
防疫项目“豁免建”。自2020年3月起,已对10大类30个小类的环评登记表项目实行豁免。今年立足疫情防控急需,将方舱医院、抗疫物资保供等临时性改扩建或转产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豁免清单,今年全省豁免项目48件。
重点项目“保供给”。制定2022年度省级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重点保障1514个项目,安排专人对接服务建设单位,全程跟进项目进展。实行主要污染物全省调剂保障制度,发挥中央和省大气、水污染防治资金引导作用,加快推进污染物减排工程进度,精心核算减排数据,今年未出现主要污染物指标缺乏情况,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环境要素需求。
创新思路“合并批”。合肥、芜湖、蚌埠市发挥自贸区改革“实验田”作用,强化排污行为的“一证式”管理思路,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深度衔接试点,自贸区已将项目原先投产前的两次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审批手续合并为一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原标题:疫情当下 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推进环评“放管服”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