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

走近“长江卫士”|任青松:不舍昼夜守护长江“精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自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以来,长江生态越来越好,中华鲟、江豚时有出现……而这离不开一线渔政执法人员的辛苦付出。深夜出动巡逻、日常执法检查、 “鹰眼”科技禁渔……这是任青松和队员的日常工作。只要有情况,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他们都第一时间出动。他们不分昼夜,守卫着长江每一寸水面。

鱼群跃出水面跳到船上

今年38岁的任青松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从事渔政工作15年了。 作为南陵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他主要负责安徽省内的长江重要支流漳河、青弋江南陵段水域“十年禁渔”执法。

任青松凌晨查处非法捕捞。

在任青松看来,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非法捕捞、固废倾倒、砂石盗采、违建搭建、侵占河道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沿江、沿河水更清、岸更绿了,长江水生物也更丰富了,“一些不常见的鲻鱼、杂交鲟类多次在长江支流出现,还有鱼类个体规格变大了。”

在执法巡逻中,任青松经常能碰到十几斤甚至几十斤的鱼类种群, “特别是执法船一经过,在船尾波浪后面,成群结队的鱼群跃出水面,甚至跳到了执法船上,这场景之前很难碰到的。”

娃娃鱼鹰嘴龟都出现了

随着“十年禁渔”和长江生态大保护等工作深入开展,南陵县动植物资源呈恢复性增长态势,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任青松说,近两年,他们多次接到群众反映,发现娃娃鱼、鹰嘴龟等濒危物种。

“去年2月,有学校职工在学校田径场附近沟渠发现一条娃娃鱼。同年7月,有农民在种水稻时也发现了一条娃娃鱼。”任青松说,被发现的娃娃鱼都很健康,他们会同南陵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将它们放生到适宜生长的水域。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冬天很少出现,群众多次发现娃娃鱼,说明生态环境确实变好了,老百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也提高了。”

令任青松印象深刻的是, “长江禁渔”后不久,他们发现了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鹰嘴龟(学名平胸龟)。 “鹰嘴龟目前濒临灭绝,野外十分罕见。”任青松说,2020年7月,一个村民无意中在山区发现一只外形极为奇特的乌龟,嘴巴尖尖的,看起来像老鹰。他们接到信息后联合当地林业、公安、野生动物保护等部门赶往现场,发现正是鹰嘴龟,并对其进行放生。

“鹰嘴龟生活在山区溪流中,发现的区域属于漳河源头,这是长江流域实施禁捕后的重大发现之一,也使得南陵县再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物种。”

曾彻夜蹲守抓获偷捕者

渔政执法人员常年在江面巡逻,风里来雨里去,寒冬酷暑也不例外。 “芜湖市提前半年开始实行长江全面禁捕,包括南陵县的长江重要支流漳河、青弋江及连通的一般河流。”任青松说,由于南陵县境内禁捕水域面积广阔、岸线复杂,非法捕捞行为隐蔽,加上“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天然水域野生鱼类资源增多、市场价值增高,容易滋生非法捕捞现象。

“执法难度大,禁捕任务复杂艰巨。”任青松说,为了禁绝一切形式的非法捕捞、销售行为,他们从之前的例行执法,转变为常态化执法、多部门联合执法、跨区域联动执法和突击执法,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针对重点人员开展重点执法。 “凌晨是非法捕捞、垂钓易发时段,我们会重点巡查,加上渔政监控信息指挥中心24小时轮流值守,发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们执行任务时常常提前蹲守,秘密潜伏,甚至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一不小心深陷泥潭也时有发生。”任青松回忆,牛年腊月的一天,通过渔政视频监控中心监测到疑似有人在青弋江里用刺网捕鱼。由于时值冬季枯水期,执法船开不过去,任青松和执法队员们划着橡皮艇到达现场水域。

“凌晨时分,天气格外冷,我们蹲守四个多小时,等待非法捕捞者出现,站起来时发现人都冻僵了。”任青松说,当抓获涉嫌偷捕者时,他觉得非常值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姚一鸣 采写(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