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

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升级 皖浙两省打造“共赢”样板

6月5日晚,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由此,筹划多年、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样板区,进入即将启动建设的关键时刻。

一江碧水出新安,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单一资金补偿向资金、产业、人才多元补偿新模式升级,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机制向纵深拓展,跨省河流的主动保护将更有力地撬动全域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赢家”、更广的“赢面”。

全新设计

样板区建设首次揭开“面纱”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指导、亲自部署推广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

一江新安水,情牵皖浙两省。干流总长359公里的新安江,三分之二在安徽境内,平均出境水量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60%以上。新安江上游水质优劣,关乎长三角生态安全。

从2012年开始,皖浙两省接续开展了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即“亿元水质对赌”。考核断面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拨付安徽补偿资金,否则相反。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

随着此次签约,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进入了即将启动建设的关键时刻。

两省将以黄山、宣城、杭州、嘉兴等市为重点,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探索资金、产业、人才多元补偿新模式,着力构建生态共保、环境联治、产业联动、要素共享、协同合作的新机制,深度开展跨界区域合作,努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格局。

根据协议,两省共同筹措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按照“基数+增长”的模式,自2023年起,皖浙双方每年共同筹措生态补偿资金10亿元,以浙皖交界街口断面水质补偿指数P值作为出资依据。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两省将在改革的“无人区”继续为全国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新经验、提供新示范、树立新样板。

创新机制

单一补偿向综合补偿升级

相较于前三轮试点,样板区建设在补偿标准、补偿理念、补偿方式等方面升级。

补偿标准更高。前三轮补偿试点,双方每年最多出资2亿元,协议签署后,从2023年开始,双方每年出资额度4亿元至6亿元,每年补偿资金总盘子为10亿元,以P值作为出资依据,按照三个档次划分,体现对赌和激励。从2024年开始,在10亿元的基础上,资金总额参照浙皖两省年度GDP增速,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同时,补偿协议由之前的3年一轮,延长至5年一轮。协议实施后,新安江流域将成为全国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总量最高、协议实施期限最长的地区之一。

补偿理念更新。新一轮补偿秉承“横向为主、纵横结合,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同推进、互利共赢”的理念。健全横向补偿机制,在保持前三轮P值考核的基础上,在新一轮的补偿协议中,创新引入了产业人才补偿指数M值,构建资金、产业、人才全方位的补偿成效评价体系,作为两省分配补偿资金的重要依据。

纵向补偿方面,将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强化纵向补偿激励,加大政策供给和要素支持力度;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宣传引导等方面的主导性,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皖浙两省将在新一轮补偿中,持续完善市场交易机制,联合开展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建立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共建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平台,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建立绿色金融发展及服务体系。

补偿方式更优。新一轮补偿把加强上下游产业人才合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推动单一补偿向综合补偿升级。下游浙江省每年通过“浙皖合作十件事”,助力上游安徽省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在推进合作的具体实践中,两省还将联合开展一系列政策体制创新试验,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建立利益分享机制;联合打造文旅品牌,推进公园、景区共建共享,客源互送互通;通过合作办学办院、托管经营等方式,深化上下游地区教育、医疗、养老合作,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共同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鼓励上下游地区机关、园区、学校、医院等通过互派挂职、双向交流等方式,深化干部和人才交流合作等。

拓展范围

清晰界定上下游权利义务

补偿范围由三轮试点期间的3市10县(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建德市,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扩大至4市34个县市区(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全境,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全境,面积约4.32万平方公里)。

按照新安江流域及其下游享用千岛湖优质淡水资源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由三轮试点期间的生态保护区(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和补偿受益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建德市),进一步升级为重点区(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建德市)、协同区(安徽省宣城市除绩溪县以外的其他6个县市区)、合作区(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除淳安县、建德市以外的其他11个县区)。

新一轮补偿在权责划分上更加明晰,明确重点区要加大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绿色发展,保障流域水质稳定向好,为受益区提供优质水资源。协同区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合作区要通过资金补偿、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技术援助和经贸合作等方式,支持重点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新一轮补偿清晰界定了上下游权利义务,实现受益与补偿相对应、享受补偿权利和履行补偿义务相匹配。

全新的制度设计,让下游地区主动帮助上游地区谋划绿色发展之路,让上游地区摆脱单纯依靠资金补偿的局面,真正体现了激励与约束并重,实现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表示,样板区建设着力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其他地区推进跨省界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主任阮堂亮表示,将高标准推动样板区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加速转化,为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示范样板。( 记者 夏胜为)

原标题:皖浙在新安江流域实施跨省生态补偿试点,开全国先河。如今,机制创新继续向“无人区”挺进,两省共建“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生态补偿升级 打造“共赢”样板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