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

安徽高水平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培育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形成一批具有借鉴意义的有效模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主要是以市县为单位开展,结合安徽省各地自然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培育,科学引导推动各地找准创建的途径和模式。

坚持制度引领、规范创建。制定印发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修订版,推动创建程序和创建指标与国家标准进行有效衔接,有利于各地统筹考虑两级创建活动,也有利于安徽更好地培育和促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向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档升级。

坚持政策激励、资金支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的地区进行资金奖励,纳入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并进行通报表扬。

2023年,安徽省推荐黄山市、黄山市歙县、芜湖市南陵县、六安市金安区、安庆市迎江区、合肥市长丰县申报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荐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黟县、宣城市绩溪县、池州市石台县、马鞍山市含山县申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下一步,安徽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美丽安徽建设,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加大培育指导力度,加强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谋划打造更多的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含山县

以绿色“智造”助力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市含山县因“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得名,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境内有凌家滩古文化遗址,是“伍子胥过昭关”“望梅止渴”“草船借箭”等故事的发生地。

多年来,含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绿色”作为含山的最鲜亮底色,把“生态”作为含山的最宝贵财富。

创优环境,筑牢发展“底气”。含山县经济开发区实施园区创新升级行动,拓展园区空间,持续推进经开区EPC项目实施,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实施产业集群壮大行动,打造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省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省级制冷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逐“绿”迅跑,实现涅槃重生。含山县在全省先行先试开展产能置换试点,开展“铸造产能综合评价”改革,为先进产能让渡出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加快企业技改升级,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进行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深化亩均效益改革,坚持“土地指标跟着项目走”,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行动,优先保障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项目建设需要。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建设成效在全省48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评估中,蝉联2020年度、2021年度两年全省第二名。含山工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含山县经济开发区制冷配件产业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三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屯溪区

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黄山市屯溪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功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屯溪“两山”实践经验。

打造生态城区模式。屯溪区山水秀丽、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8%,PM2.5 平均浓度在安徽全省 45个市辖区中最优。修订完善全国最干净城市“屯溪标准”,紧扣“席地而坐”标准,建成城市“徽客厅”示范区 20 余个;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特色节点 34 处,“国际屯溪·冰清昱洁”城市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扩大。

打造生态旅游模式。率水、横江在屯溪汇合成新安江穿城而过,将花山世界、黎阳 in 巷、醉温泉生态水世界等 7 处精品景区串珠成链,湿地公园、滨江步道、阅读空间、创意小店开启了城市慢生活。屯溪区构筑起全新产业生态,民宿、研学、露营、采摘、运动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2023 年上半年,屯溪区接待游客约 678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 90 亿元,较2019 年增长 12%。

打造生态品牌模式。近年来,屯溪区加快推动徽菜制作、徽菜文化、徽菜产业等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徽州臭蹶鱼预制菜产业,2022 年,臭鳜鱼产值 3.9 亿元。积极拓宽徽菜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创新打造以徽菜产品为核心的“展示+体验”及线上线下互联网模式,促进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功举办中国(黄山)徽菜美食嘉年华暨徽菜产业发展大会,2022 年,现场及线上签订食材采购协议价值 40 亿元。大力开展“田园徽州”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开设 46 家店中店和多家旗舰店,并逐步向长三角地区开拓布局。

打造生态振兴模式。屯溪区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依托“杭黄党建联建带”持续加强两地合作共建,常态化开展镇村干部体悟实训,通过创新开展“三找”活动(找标兵、找朋友、找合作),成功打造 14 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探索走出“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本、风景变风尚”的都市乡村发展新路子,成功入选全省乡村建设行动暨美丽乡村推进现场会观摩点,先后建成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友好型老年社区等,“田园+乐园+家园”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中组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

黟县

建设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

近年来,黄山市黟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目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环境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安徽全省前列。境内“山水+田园+徽文化”的组合资源特色显著,已在乡镇、流域单元探索形成了具有黟县特色的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丰富多样的“两山”转化模式,形成了“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相关典型经验和具体做法在行业部门推广。

通过开展“两山”基地创建,黟县力争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皖南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生态安全战略高地、美丽中国生态宜居城市典范,打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板。

黟县徽派古村落是全国徽派建筑最集中的地区,是江南建筑的杰出代表,是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村、宏村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20年来,黟县累计筹集10亿多元资金用于遗产地系统化、规范化保护,构建县、镇、村、民间四级保护网络。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服务设施日渐完善,对标“席地而坐”标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由政府主导,村民为主体,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积极培育摄影写生、高端度假、休闲体验、户外运动、文化演艺、集群民宿、研学旅游等特色新业态,实现“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拓展。

文化产业、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世界遗产地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西递村、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宏村建成全国首批特色小镇,西递村获联合国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

同时,黟县聚焦融合发展,创新治理模式,树立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标杆。碧山村是县城周边众多古村落之一,以自然资源、集体资产、市场需求等为主线,做好山林文章,发展茶山、经营林场、开发老祠堂,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10%以上,盘活了村内闲置房产,流转农田2000余亩,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碧山村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敬老文明号、市文明村镇、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石台县

释放生态效益红利 壮大“金山银山”

“十三五”以来,池州市石台县依托自身环境特点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统筹谋划,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荣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山乡经济。石台县将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强力推进,先后涌现出“保护牯牛降‘原生态’,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实施秋浦河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最美家乡河’”的“守绿换金”典型案例,以及“谋好‘全域游’,推进‘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倡‘慢生活’,打造中国慢生活健康养生名县”的“点绿成金”典型案例。2022年,石台县旅游总收入达68.3亿元,接待游客880.9万人(次)。

“点硒成金”,壮大“硒+”产业。石台县强力推动一、二产业发展,引导三产融合,探索出“打好‘富硒牌’,成就‘富硒+’特色产业体系”的“点绿成金”典型案例。初步形成富硒农业、富硒食品加工业、富硒康养旅游业三大产业格局。开发出硒茶、硒米、硒菜、硒禽、硒蛋、硒餐、硒果和富硒土特产八大类100多个品种,培育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硒产业经营主体220家,全县富硒农业品牌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富硒山泉水逐渐成为富民产业之一。2022年,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开发林业碳汇,发展林下经济。石台县充分挖掘林业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林业改革,以“林长制”推进“林长治”,强力推进全域森林保护修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唱好‘林中戏’,推广护绿、增绿、用绿示范模式”的“添绿增金”典型案例。2022年,石台县完成林业碳汇摸底调查,编制《石台县林业碳汇项目宣传手册》,积极开展“碳中和试点县”“零碳示范县”创建工作。目前,石台县发展林下经济14.31万亩,产值8.4亿元,建成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12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8家,成功创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

绩溪县

以乡镇、村或小流域为单元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绩溪县地处“宣徽之脊”,境内“有山皆奇,无水不秀”,生态禀赋突出,是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的“三江”之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近年来,绩溪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以乡镇、村或小流域为单元的独具绩溪特色的“两山”转化新路径。

聚力打造绿色“绩品”。绩溪县大力实施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工程,组织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牵引工程,注册发布绩溪徽菜区域公共品牌“绩品”,成功打造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4亿元,实现“山水土产”到旅游消费品转化。

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绩溪县充分利用境内绿水青山优势,加快布局建设“中国储能第一县”,投资98.88亿元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全面运行,年平均发电量31亿千瓦时,年纳税上亿元。家朋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开工,上庄抽水蓄能电站完成初步选址,走出了一条“绿水”变成清洁能源的崭新“两山”转化通道。

创新建立绿色银行。绩溪县深入实施碳汇、金银、活力森林行动,发布“碳汇本底计量”“实景三维森林”成果,率先开展林下经济信用圈建设,发放贷款59笔370万元,发放“绿水青山贷”11笔400余万元,完成林权抵押贷款1029万元,与中林集团合作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绿色银行”的建立加快推动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束宁红 彭立新 潘骞)

原标题:推进生态示范创建 共建美丽安徽美好家园

安徽高水平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中国环境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