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国家公园理念,彰显人民法院保护国家公园取得的成效,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系列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10件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件的依法妥善审理,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发挥生态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依法保护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资产的责任担当,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批典型案例包括环境资源刑事、民事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涵盖了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的主要范围;涉及的国家公园既有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还有列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的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体现了人民法院审理涉国家公园保护的案件诉讼种类多、保护国家公园范围广的特点。
本批典型案例还展示了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坚持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理念,坚持最严法治原则以及预防性司法,妥善处理民生、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等亮点。
如,王某民等6人滥伐林木、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和张某彦、张某怡诉洋县林业局生命权纠纷案中,人民法院对于审判中发现的国家公园管理方面的漏洞短板,没有机械司法、一判了之,而是积极延伸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督促有关部门查漏补缺,是能动司法的生动实践。
在李某华等11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人民法院对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猎捕—收购—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链条打击,是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
在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检察院诉陆某燕等4人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中,对于通过录制宰杀视频验货、网络支付、邮寄交货等方式非法收购、出售野生动物行为,依法严肃惩处,彰显了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态度。
在青海某水电开发公司破产重整案中,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促成案涉水电站全面复工,有效化解了企业破产纠纷,妥善处理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记者张聪
原标题:培养国家公园文化 传播国家公园理念 最高法发布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