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每到周末,合肥市民张力都会用手中的相机拍摄身边的美景,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记录了十八联圩湿地的可喜变化。
合肥市摄影师 张力
变化非常大,每年野生鸟类都是指数性增长,环境治理已经达到很好的水平了。
合肥十八联圩湿地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多年来,当地通过植被修复、水系贯通、水禽栖息地修复等措施进行湿地治理,目前,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标志着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湿地管理处 处长 罗法龙
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现在更加丰富,我们现在监测到环湖的鸟类达到了358种。
湿地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为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今年,安徽省组织实施了16处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在位于芜湖市弋江区“三湖一坝”生态公园二期建设现场,数台挖掘机正抓紧施工,这块70亩的滩涂地经平整添绿后,将被打造成生态湿地。
芜湖市弋江区火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办事处主任 仰运
在一期投用的基础上,我们加快二期八大生态旅游景点建设,打造成高标准湿地公园。
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安徽省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文件,将湿地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
在池州市东至县、六安市霍山县、亳州市利辛县、阜阳界首市等地的湿地公园,巡护员每天都要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守护宝贵的生态资源。
界首市戴桥镇 镇长 范磊磊
形成了镇村两级通过保护国家湿地公园的合力,同时加强管护,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省林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徽省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9处,一般湿地5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7处,全省湿地保护率达51.8%,初步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原标题:【我们的绿水青山】安徽:多措并举守护湿地之美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