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流量监管,顾名思义,需要和“水”打交道。而“水”涉及范围极广,掌管着地球上数以万计的生命,人类生产生活需要水,植物生长生存依赖水,气候稳定离不开水……因此,涉及管理“水”的部门很多,其中包括水利部和生态环境部。
对于生态流量而言,水利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目前都有哪些监管措施?未来该如何加强相关能力建设?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水电站对生态流量影响几何?
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草局联合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十四五”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等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在“加快推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部分中提到,推进整治过度开发的小水电,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
那么,水电站究竟会对生态流量造成哪些影响?不同类型的水电站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别。
如果按照集中水头的分类方式,水电站可以分为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和混合式水电站。如果按照人类利用水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径流式水电站和蓄水式水电站。
“径流式水电站一般对上游的调蓄能力比较弱,所以它对于下游的生态流量影响非常小,而其他类型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势,导致下游生态流量发生显著变化,所以相关水电站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生态流量的泄放,以满足下游河湖生态流量的基本保障,从而实现下游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钦告诉记者,因此,监管水利工程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是否执行到位是水利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除此之外,水利部门进行生态流量保障监管工作还涉及流域水资源的统筹调度管理,改善水工程生态流量泄放条件以及实际生态流量情况的监测,还有针对每个断面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是否到位。”杨钦补充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也将生态流量的保障工作纳入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中。“但当前生态环境部门在生态流量监测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欠缺,生态环境部在环境质量包括水生态的监测这一块部署了比较大的力量,但是在生态流量监测这块还稍有不足,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协作力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乔飞说,生态环境部也在考虑将生态流量与河流水生态健康相关联,开展生态流量期望值研究,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基于水生态健康的生态流量考核标准,希望通过对生态流量过程的考核来保障河流水生态健康。
生态流量监管能力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
在现阶段基础上,如何提高生态流量保障监管能力?珠江南海局的一位工作组成员表示,“要确保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一定要有完善的生态流量监测监管体系和顺畅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基础。”
明晰目标是首要任务。“建议按照河湖保护需求和水资源条件,科学合理确定河湖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和保障目标。控制断面的设定,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河湖自然状况、生态功能、保护需求和开发现状,选择跨行政区断面、把口断面(入海、入干流、入尾闾)、重要生态敏感区控制断面、水利工程断面等重要节点。”这位工作组成员表示。
其次,强化实时监测与加强动态预警。这位工作组成员建议:“生态流量保障控制断面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监控数据传输规范安装监测监控设施并按要求接入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信息平台,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河湖生态流量目标要求,确定河湖生态流量预警等级和预警阈值,并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制定预案,明确水利工程调度、限制河道外取用水和应急生态补水等应对措施。要根据生态流量监测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按照预案实施动态管理。”
由于,生态流量工作涉及范围广、部门多,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分工,加强协同联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立生态流量保障监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互通,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
乔飞认为:“生态环境部若能够跟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如水利部分享流量数据,农业农村部分享渔业数据、国土资源部分享地下水数据等,综合这些数据考量,对制定完善生态流量的指标体系有重要意义,同时大量综合数据也能为后期进行生态流量监管提供准确参考。”
最后要强化监督,“相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加强生态流量监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暗访与明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流量泄放专项检查。主要检查有无人为损坏、堵塞泄放设施,是否足额泄放生态流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检查结果应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范围和考核内容,并作为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管、项目环评审批和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重要依据。”一位工作组成员表示。
中环报见习记者张韵晨
原标题:生态流量监管面临哪些薄弱环节,如何补强?|生态流量大家谈②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