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日前,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进一步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2019年启动,分为初步划定、优化调整、规划统筹三个阶段。目前,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约49万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3万平方千米。
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唐古拉山-横断山、大别山、黄山等丘陵山地,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空间。
坚持“应划尽划”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自然资源部表示,这次长江经济带生态红线在具体划定过程中,确保生态保护红线与区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典型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相匹配,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识别出来,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这几天,大批候鸟来到江西彭泽长江生态公园栖息,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观鸟采风。谁能想到两年前,这些摄影师脚下还是长江边繁忙的小码头。
生态变化的背后,是彭泽长江生态公园的扩容。当地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中,将原来只有4公里长的长江生态公园延长到16公里,全部列入红线范围,恢复湿地生态。同时,这些码头也集中转移到生态保护红线外的彭泽港统一作业。
不仅是江西,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已形成生态保护新格局。各地在具体划定过程中,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把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极脆弱区域识别出来,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各省市正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细化管理规则。四川已建立监测平台,实现了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网络全覆盖;湖南也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安徽则与江苏等相邻省份协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总台央视记者 谭振华 赵学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