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限塑令”下被“遗忘”的奶茶杯何处去?多方呼吁宜“源头减量+末端回收”

夏天一杯果味奶茶降降火,冬天一杯轻乳奶茶暖暖心,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更不能少。“奶茶续命”已成了年轻人的“刚需”,寄托了情绪消费的奶茶——新茶饮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新茶饮2023年市场规模约1498亿元,其中合肥市在2023年的新茶饮门店数接近3000家,每万人近3家门店。

巢湖姥山岛岸边被丢弃的奶茶杯 (图片由合肥善水环保组织提供)

新茶饮包装对塑料制品有高度依赖性,环保组织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曾做调研,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4月合肥市四大行政区内卡旺卡、沪上阿姨、蜜雪冰城三家新茶饮连锁品牌共有309家门店,仅一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杯就有12.97万个,在“限塑令”政策下,“一管一袋”多采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但杯体、杯托、杯盖等仍使用一次性塑料,因使用方便、个体体量小等原因,其带来的“白色污染”并未被关注。

“一管一袋”之外杯体等均不可降解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快速发展,被赋予了情绪与社交价值的奶茶,成为年轻一代喜爱的饮品。《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约1498亿元,2023年8月31日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其中作为新一线城市的合肥新茶饮门店数接近3000家。

新式茶饮门店的数量之大,间接地导致塑料市场规模扩大,塑料的使用和消耗量呈指数增长。

2020年我国出台“史上最严限塑令”,同年10月安徽省也出台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了分阶段治理的任务: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2年全部地级市建成区的商超、药店及餐饮外卖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目前,合肥市奶茶店的吸管和打包袋基本都使用可降解塑料PLA。”去年上半年,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陈娟娟带着团队就合肥市新茶饮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在“一管一袋”之外,杯体、杯托、杯盖、小食盒、勺子等,均为一次性塑料用品,原料主要为PP(聚丙烯)或PE(聚酯),不可降解。

“其实吸管与袋子的塑料用量相对并不算多,不可降解的杯体才是大头。”调研团队比较发现,在一套奶茶包装中,粗吸管重2.55克/根,单杯包装袋重约2.9克,双杯包装袋重约5.7克,“而不可降解部分,其容量500毫升的杯体重约18克,700毫升杯体重约27克,仅杯体的塑料用量就是吸管的7~10倍。”

奶茶外卖包装中的杯子、杯托、勺子等 都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可降解

合肥主城区三品牌日用奶茶杯12万余

“有报告显示,新茶饮行业2023年至少使用72.5亿个一次性塑料杯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陈娟娟表示,如此庞大的总使用数量,却因为个体体量小等原因,使得新茶饮行业带来的“白色污染”并未被关注。

陈娟娟带着志愿者在2022年至2023年共走访了160余家门店,并结合外卖平台等,对合肥市知名度较高的三大连锁品牌进行了统计,包括安徽本土品牌卡旺卡、沪上阿姨、蜜雪冰城。

据其不完全统计,2023年4月份,在合肥市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四大主城区内,该三大品牌共有309家门店,仅一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杯就高达12.97万个,另有封口膜、杯盖、杯托、搅拌棒、勺子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庞大的消耗数字,可以看出减塑是多么迫在眉睫的事情。”

奶茶已经成为情绪“刚需”

有商家向记者表示,也曾考虑过使用可降解的奶茶杯,但不仅成本会数倍增加,在使用上也受限——不能盛装热饮,会变软、坍缩、泼洒。

在电商平台上,同一家生物材料企业销售的500毫升奶茶杯,PP材质的50个售价10元左右,PLA材质的则56.8元,成本增至5倍多,且特别标注“冷饮杯”“不可热饮”等,并提醒:高温超过35℃会出现粘连无法使用。

除了一次性塑料杯外,一些热饮也会使用纸质杯,纸质杯虽然是由纤维素组成,但内部均有涂层,成分为聚乙烯,陈娟娟表示:“这造成了纸杯在环境中同样不能完全降解,最终处理方式与普通的塑料制品一样,所以一起统计。”

知道有污染但还是会“直接扔掉”

曾有人在网络上做过调查:在街头买了一杯包装很精致的奶茶,喝完以后奶茶杯怎么处理?不少网友回复“直接扔掉”。

安徽本土奶茶品牌卡旺卡在合肥很受欢迎,几乎每家门店都有“奶茶党”排队,但很少看到有人自带杯子,“自带杯子会环保一些,但那样很麻烦,而且没氛围了。”消费者陈女士说,走进奶茶店都比较随机,随身携带杯子不方便。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门店的工作人员会事先询问:直接喝吗?大多消费者选择了“打包带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包带走的话,会多消耗一个打包袋,有时还会有杯托,但“要尊重满足消费者需求”。

“毕竟是塑料,应该是会造成白色污染,但只能扔掉,好像也没更好的办法。”在奶茶店门口,记者随机采访几位消费者,大家都表示最后奶茶杯、包装袋都直接扔掉了。消费者小王告诉记者,曾购买过桶状杯子的奶茶,觉得杯子可以再利用,洗了留下来,“在橱柜放了很久,最后还是扔了。”

目前我国对奶茶行业产生的废塑料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分别是焚烧和炼油。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城区虽然大多数小区执行垃圾分类,但奶茶杯等也只是作为“其他垃圾”,最终集中焚烧。

长期关注水质环境的陈娟娟表示:“在一些城郊接合部或乡镇,路边或水体里丢弃的奶茶杯等塑料垃圾很常见。”

多方呼吁宜“源头减量+末端回收”

如何降低新茶饮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对环境带来的白色污染?多方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最好的办法是源头减量+末端回收,以及提升聚乳酸的综合性能。

记者走访发现,多家奶茶品牌门店也会有意识引导消费者,鼓励堂食和不打包,从源头减量。

据了解,卡旺卡在全省范围内有近260家门店,平均每天卖出奶茶10多万杯。“我们在多个环节上落实减塑,将减塑安排进入职培训、晋升考核等。”该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门店工作人员会引导建议消费者不打包,在一些社区门店中,会添置马克杯,引导堂食消费者使用马克杯。其芜湖市的门店中,可降解塑料制品已扩大到勺子。据了解,该品牌还计划在今年三四月份起,推行双杯纸袋。

“现阶段,如果不使用塑料制品,其他替代品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清华大学2019级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生胡宇鹏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综合比较禁限、替代、回收等环节,认为促进新茶饮的杯子回收再利用是重点,可利用现有销售网点开展鼓励回收的工作,“资源化利用应该是潜在重点。”

就PLA无法兼顾“降解”与“耐用”,且优势没有完全发挥的问题,“建议不断完善可降解塑料的标准体系。”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认为,应在可降解塑料研发环节注重对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评估,“提升可降解塑料的收集、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的规范性,加强对废弃可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处理效果的评估与监管。”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考虑老化PLA微塑料与不同污染物联合暴露对生物体的毒性。”记者采访时高校教授表示,在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源头减量+末端回收”,为了更好地回收利用,企业应生产透明度高、少色彩包装的易回收、易再生的奶茶杯等产品。

八成消费者愿力所能及参与环保

据了解,我国塑料制品年消费量超过1.6亿吨,其中1600万吨制品最终成为“白色污染”。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安徽泰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柯丹丹建议,加快省级层面禁限塑立法,推广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应用。

安徽是可降解材料的大省,有着产业优势的蚌埠市拥有规模以上生物基材料企业30家,2022年,蚌埠丰原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北京冬奥会唯一指定生物降解餐具供应商,目前该市正推进建设生物降解材料全产业链,提高可降解材料性价比。我省科研人员也在研究提高塑料制品的性能,开展含碳材料高质化利用的课题,以期提高塑料、轮胎等含碳材料的强度、熔点,并解决降解慢等问题。

陈娟娟在调研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力所能及地参与并为环保做点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文/摄

原标题:“限塑令”下,被“遗忘”的奶茶杯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