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安徽多措并举科学防治应对梅雨期地质灾害

7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今年入梅后,全省经历多轮持续强降雨,该厅迅速响应,加强隐患排查处置和监测预警,坚决转移避险,科学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应对。

通过群专结合,及时排查隐患。省自然资源厅深化“群专结合”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提升“人防+技防”成效。发挥群测群防基础性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全省2727名群测群防员始终坚持在岗在位。在133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部署1306个雨量站、4366套普适型监测设备,着力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利用靶向预警,实现定向防控,将过去区县单元的“一刀切式”预报模式,缩小至乡镇单元,集中有限防灾力量,靶向精准防灾。

采取部门协同,展开全面防控。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6.8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68%。汛前,省自然资源厅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3293处,均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今年以来,各相关部门共派出15936个工作组,巡查地质灾害隐患5.5万人次。

精准研判,转移避险。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今年以来发布黄色以上预警41次。强降雨期间,按照“三个紧急撤离”原则,及时启动避险转移预案,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全省各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定向发布黄色以上预警1059次,协助转移群众1.11万户2.89万人,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实施综合治理,积极消减隐患。按照“搬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省自然资源厅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54亿元;搬迁受威胁群众997户3061人,实施工程治理253处,排危除险449处。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150处。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原标题:“人防+技防” 筑牢安全防汛网

面对入梅后多轮持续强降雨 我省科学防治应对地质灾害

来源:合肥晚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