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鸡蛋、“无抗”猪肉……近几年,以“无抗”命名的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公众关注“无抗”产品的背后,其实源自抗生素的耐药性风险。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耐受力,不断适应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在长期与抗生素接触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转变成耐药菌株,就会出现抗生素耐药性。
随着我国新污染物治理逐步推进,如何加强抗生素的管控?
越靠近城市,抗生素生态风险越高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周国伟告诉记者,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抗生素主要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目前在水体、土壤,甚至很多动物的肠道中都曾检测到抗生素的残留。已有研究表明,环境中的抗生素绝大部分最终都会进入水环境,因此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
“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全国58个流域中,北方海河、南方珠江流域的抗生素预测环境浓度值最高,比雅鲁藏布江等西部流域数值高出几十倍。”周国伟表示,根据当时的调查结果,总体而言,东部流域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
以巢湖流域为例,同样是在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花日茂团队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条巢湖的入湖河流都检测到了多种抗生素的残留。周国伟进一步解释道:“通过综合评估当时巢湖流域各区域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情况,可以得出十五里河风险程度最高,其次依次是南淝河、玉溪河、塘西河。愈靠近城市,风险愈高。”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王少林团队通过调研我国15条主要流域对比发现,巢湖流域的耐药基因风险依然排在中高位。
对于如何管控巢湖流域中的抗生素,周国伟指出,要加强对于抗生素本身的管控,从购买源头控制,尤其是要加大对兽药店的管控。同时,提高个体养殖户对于抗生素滥用的认知。此外,包括污水处理厂在内的相关行业领域,可以加强对微生物消毒工艺技术的提升,这对于遏制耐药基因的扩散有帮助。
125家线下药店中,58%的药店凭处方售卖抗生素
河北民间环保机构“绿行太行”一直关注着抗生素类药品在市场流通环节的管控情况。
“绿行太行”项目研究员李沁蕊告诉记者,自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以来,其就被列为处方药,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于限制抗生素的流通十分重要。
据悉,我国在1997年开始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随着政策法规方面的不断加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抗生素的滥用,遏制了细菌耐药性。
《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主要达成的指标之一就是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的比例达到100%;兽药经营企业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比例达到80%。《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也提出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
去年5—9月,“绿行太行”联合伙伴机构“行澈环保”开展“零售药店抗生素凭处方售卖现状调研”,选取全国10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天津、南昌、石家庄、济南)开展抗生素类药品销售情况的调研。他们在线下选取125家药店,线上选取69家药店。通过模拟真实购药场景,观察购买过程中商家是否凭处方售卖处方药。主要购买的药品包括头孢、阿莫西林等大众知晓或者服用的抗生素类药品。
在调研的125家线下药店中,109家为连锁药店,剩余的为非连锁药店。其中,58%(72家)的药店凭处方售卖抗生素类药品。这之中,除了一家药店告知需医院开具的处方才可购买外,其他药店均能够为购药者提供开具电子处方的途径。36%(45家)的药店不需要提供任何形式的处方即可购买抗生素类药品。另有8家药店不允许销售抗生素类药物。
线上调研选取了5家电商平台,其中有29家来自附近的实体药店,通过外送送货;12家网络药店,通过快递发货。线上购药需要填写用药人身份信息和健康信息,确认已在线下就诊并已使用过该药物且没有过敏,由互联网医师开据电子处方。
但在李沁蕊看来,线上购药仅要求购药者提供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准确度即可,并没有对用药人是否真实线下就诊进行审核,平台审核购药人健康信息的规定不严格。
李沁蕊建议,对于政府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强化监督和执法,对各地的抗生素销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可以搭建一个“云监管”平台,对抗生素售卖进行监管,并及时预警违规售药行为。对于企业来讲,要推动统一管理,提升管理合规性,促进零售药品市场良性发展。同时,要合理引导和规范公众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进行公众科普,并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中环报记者 程梓桐)
原标题:水体、土壤甚至很多动物肠道中都曾检测到抗生素残留,专家:控制购买源头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