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以科研力量助力江淮地区重点耕地资源保护与提质

大皖新闻讯  9月11日,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学术年会在合肥市顺利召开。

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推动学科融合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实验室在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对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军在会议上强调,实验室要立足“为什么建、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出什么成果”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战略以及自然资源部门主职主责主业,创新技术方法,开展技术攻关,梳理江淮耕地资源现状,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争取在创新发展上再上新台阶。

会议最后强调,实验室要聚焦江淮地区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领域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厘清工作思路和举措。要紧密结合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和重点工作,编制好实验室“十五五”发展规划,做好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强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做到应用、实用、好用。要“请进来、走出去”,强化与江淮地区相关省份交流合作,致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会议还听取了实验室2023年度总结报告、依托单位发言、科技人才研究成果汇报,审议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和2024年度开放基金项目。

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批准同意建设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由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测绘总院共建。立足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要求,整合领域优势资源,搭建多学科、开放式科技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新高地,围绕耕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耕地资源保护与提质以及耕地资源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利用三个研究方向开展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应用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政策咨询和科普宣传,为全国耕地资源保护提供江淮经验。

2023年,实验室贯彻摸清一个家底、形成一个调研报告、打造一个监管平台、完成一组监测报告、组织系列学术会议、组建一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六个一”的建设方案,在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支撑重大战略落地、深化耕地生态修复和强化标准规范研究制定等方面取得的科研进展。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