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安徽省淮河流域5个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发布

2023年,淮委与豫、皖、苏、鲁、鄂5省河长办、水利厅沟通协商,共同选取一批基础条件好、具有典型性的河湖开展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工作。一年来,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完善水文化及便民利民设施,持续改善河湖形象面貌,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滁州市天长市白塔河

幸福河湖概况:白塔河位于淮河右岸高邮湖西侧,全河自西向东横贯天长市中部,全长91.5千米。其中天长市境内长约42千米。幸福河湖建设范围起点为川桥河(白塔河支流)彩虹桥,终点至白塔河长亭村,长度18.5千米。

典型经验

1.以人为本,建成符合防洪标准的“安全河”。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水利牵头,生态环境、水文气象、应急、城管及各级河长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织起白塔河“安全网”。建立河堤灾害保险机制,为白塔河购买堤防灾害风险保障,激活保险保障资金400万元。

2.以水为脉,建成生态良好的“健康河”。

制定《天长市“善待母亲河”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实“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先后筹措30亿元,推进34个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白塔河水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白塔河河道沿线布设电子视频监控,创新“人防+技防”模式,设置无人机巡河专员,实现重点河道、敏感水域实时无盲区全覆盖巡查监管。

3.以绿为基,建成环境友好的“文明河”。

以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核心,完成白塔河流域节水建设,成功创建全国第五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结合现状种植滩建设红草湖湿地公园、茉莉花体育公园和天长地久文化园等主题公园,打造安全、生态、自然、文化、经济有机融合的白塔河滨水廊道。

4.全民参与,建成全民共治共享的“幸福河”。

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聘请白塔河“企业河长”“河小青”和“民间河长”,形成了“1+3”共管格局。通过总河长牵头,各级河长包保河湖管护,招募社会化管护力量,基层水管单位区域管理、连片承包等多种方式,树立人人参与、流域共治、人水和谐的理念。

宿州市新汴河城区段

 (含萧濉新河引河)

幸福河湖概况:新汴河是在淮北平原上人工开挖的河道,属淮河流域水系,干流全长127.1千米,流域面积6562平方千米,其中安徽境内长108.3千米(新汴河城区段14.3千米)。萧濉新河引河是新汴河上游支流,长度8.7千米。幸福河湖建设范围为新汴河城区段高速桥至宿州闸,长度14.3千米,萧濉新河引河与新汴河交汇口至上游8.7千米处,总长度23千米。

典型经验

1.以新汴河精神着墨,描绘团结之花。

新汴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条大型人工运河。近年宿州市再次实施新汴河治理工程,充分发扬团结精神,集中宿州市直十三个部门成立管委会,抽调水利、城管、公安等部门人员,对河道进行亲水、观光、安保三级平台综合治理和水环境优化治理。目前新汴河已打造成为集观光旅游、研学科普、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以水利博物馆为纸,展现皖美画卷。

宿州市汴河水利博物馆是安徽省第一家水利类博物馆,集中展示古汴河和新汴河一千多年来对宿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和密切关系。充分彰显了宿州市深厚雄浑的水文化积淀,系统展示了宿州市近年来河湖长制取得的成效,以点睛之笔点亮幸福河湖。

3.以河长制工作为轴,守护幸福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宿州市严格按照水利部、省河长办部署要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683名,出台《对河湖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实施办法》,对河湖长制成效显著的县区进行奖补,印发《宿州市河湖长制提醒、约谈、问责办法》,对履职不力的河湖长进行提醒约谈,全面压实了河湖长制责任,奋力守护幸福汴河。

六安市金寨县杨柳河

幸福河湖概况:杨柳河为竹根河支流,发源于十八盘,经吴家店村汇入竹根河,最终汇入梅山水库,河道全长13.8千米,全段建设幸福河湖。

典型经验

1.坚持统筹推进,打造县乡联动样板区。

完善县乡联动机制,实行县级河长牵头、县河长办统筹、乡村河长配合联动。健全杨柳河河道管护主体责任制,先后建立河道管护、执法监管、联合巡查等8项制度,明确县乡责任划分。设置河道管理岗,落实管护资金,做到经费有保障,事情有人管,为山区河道的治理与保护提供了样板。

2.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振兴先行区。

把生态优先思想贯穿于河道治理全过程,重点抓好水质保护、生态修复、岸线分区管护等,实现河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标准。全力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对杨柳河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清理。治理后,杨柳河沿河两岸绿树成荫,花草掩映。

3.坚持旅游带动,打造产业致富示范区。

以杨柳河为纽带,结合区域地形地貌、乡风乡韵、遗址遗迹等特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先后打造麒麟峡、神龙潭、乌桕谷等自然景区,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流域内户均收入约10万元。周边广泛种植茶叶、天麻、灵芝、黄精等特色农产品,人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4.坚持文化赋能,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

杨柳河流域内红色历史厚重,人文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开展杨柳河综合治理的同时,深入挖掘穿石庙、招军寨、永安寨等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串联万亩映山红观光基地、抗日爱国教育基地,初步建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体验区。

合肥市新站区少荃湖

幸福河湖概况:少荃湖(老郭冲水库)位于店埠河支流上游,经溢洪道汇入店埠河。幸福河湖建设范围为新站区少荃湖湖泊管理范围区域及周边公园岸带,总面积约1.8平方千米,库周岸线总长约5.8千米。

典型经验

1.坚持生态优先,打造“水城相融”先行区。

把生态优先思想贯穿于河湖治理全过程,重点抓好水质保护、水生植物恢复、岸线状况修复等,实现少荃湖年平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依托河湖独特自然禀赋,同步结合少荃湖幸福河湖建设和片区更新,构建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先行区。

2.坚持文化赋能,打造少荃文化体验区。

新站区大力发扬亲水文化,深入打造人文少荃。以幸福河湖的优美环境和丰厚文化底蕴为依托,充分挖掘“两人一湖”(李鸿章、王亚樵、少荃湖)、熊砖井等水文化遗产。精心打造水文化公园,将新站区人文气息和水文化融为一体,初步建成小有名气的少荃文化体验区。

3.坚持部门联动,打造高质量管护示范区。

组织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加强少荃湖管护力量,落实管护资金约600万元每年。通过专业团队对湖区水体及周边岸线开展24小时日常管理,发现问题立即“吹哨”,物业公司即时响应、立行立改,切实做到经费有落实、问题有人管,为少荃湖的治理与保护提供保障。

阜阳市颍上县五里河

幸福河湖概况:五里河原名五里湖大沟,是八里河在颍上县境内的重要支流,五里河全长14.9千米,上游起点与黄沟相交,下游终点位于马长官桥。幸福河湖建设范围起点为高铁路桥,终点至马长官桥(稻香桥),长度10.3千米。

典型经验

1.多举措,把水管起来。

建立河长制+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委托专业化管护公司,年投资200余万元对五里河进行规范化管护,巩固治理成效。加强执法监管,采取“人防+技防”的巡防体系,加大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力度。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开展涉河湖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2.亮红线,把水控起来。

通过五里河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县域取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违规取水的处罚力度,推动取用水管理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通过水利部第五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成五里河沿岸节水教育基地与多处节水型居民小区,营造出全民爱水护水节水的浓厚氛围。

3.谋项目,把水融民生。

深入挖掘管仲治水等县域文化,建成五里河河长制主题公园。以五里河幸福河湖建设为载体,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依托渔业、湿地等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充分发挥水美经济的生态效益,使颍城人民在密林碧水间尽享绿色与宁静。

原标题:以幸福河湖绘就淮河流域人水和谐新画卷——2023年度安徽篇

来源:安徽省河长制微信公众号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