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聚焦2025安徽省两会|4位厅长亮相“直通两会” 回应社会关切

大皖新闻讯  如何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安徽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1 月21 日下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直通两会”第三场厅(局)长专场活动。来自省科学技术厅、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的4位厅长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赵明: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赵明告诉记者,2024 年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264.7亿元、居全国第10位,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位,企业研发投入首破千亿,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据悉,2024 年安徽三大科创高地成效显著,“祖冲之三号”“天元”量子模拟器等重大成果接连涌现,量子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发展,量子信息产业集聚企业数居全国首位;以市场化模式建设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快速推进,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深空探测实验室迈向新高度,“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再创新高,连续7 年实现‘进大于出’。”赵明说,2024 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超75%,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2024 年,安徽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 万家、由全国第8 跃至第5 位;新增独角兽企业5 家、总数达16 家、由全国第7 提升至第6 位。全省人工智能产业汇聚关联企业1.2 万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6 位,人工智能入选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

据介绍,2024 年前11 月,全省科技服务业营收总额达627.7 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跃升至全国第4 位。全省各市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545 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37 个,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42个。科技创新专项担保金额升至全国第1 位,科技创新再贷款、获批中央引导资金均居全国第5 位。

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把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把提振消费作为2025 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实施商品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培育、消费场景创新四个工程。”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5 年,省商务厅将紧紧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聚焦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奋力推动“三个往前赶”,突出抓好扩大开放、提振消费两个方面工作。

孙东海介绍,2025 年,商务厅将聚焦内外联动,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安徽将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强化产贸融合、“五外联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打造一批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和内外贸双循环试点企业,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2025 年,商务厅将聚焦供需结合,全力提振消费市场活力。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平台,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便利度和体验感,同时优化资金审核兑现流程,减轻商户垫付补贴资金的压力。此外,还将深入实施2025 年“徽动消费”系列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支持各市发放消费券,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汪谦慎:高效办成用地、用林联动审批等“一件事”

“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进展。”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汪谦慎介绍,全省批地21.72 万亩、供地40.72 万亩,分别位居全国第10、第11 。特别是作为全国首家以省域为单位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 安徽经验”。

新的一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统筹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全力做好“保护”“保障”两篇文章,助力我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

汪谦慎表示,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管好用好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在用地保障上提质效,对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及优势地区、优势产业用地“应保尽保”“应保快保”。在空间格局上再优化,通过规划评估调整,释放更多经济发展动能。全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矿产资源增储上产。高效办成用地、用林联动审批等“一件事”,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同时,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曹哨兵:让老百姓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曹哨兵介绍,2024 年,全省PM2.5 平均浓度35.2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2.2%,“这也就是说,一年有300 多天都是优良天,大家能明显感觉到,现在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在水环境方面,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2%,连续两年超过90%,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长江、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总体稳定,生活在合肥特别是巢湖周边的人们应该能明显感觉到,基本闻不到蓝藻的异味了。”

曹哨兵表示,2025 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全省PM2.5 平均浓度降到35 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3.3%以上,让老百姓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以上,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成为常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守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底线,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当前,群众对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家门口’环境问题反映较多,我们要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努力用我们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曹哨兵说道。

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 余康生 刘旸 魏鑫鑫 徐琪琪 吴碧琦 实习生 顾希文 方琦  王乐  摄影报道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