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正文 »

科技赋能,精准御险!安徽这道“生命防线”更加牢固了!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2月11日,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过去一年来,通过强化源头管控,推进防治关口前移,提升基层防治能力,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民群众生命防线变得更加牢固。

精准:预警频次从“24小时”提至“10分钟”

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约6.82万平方公里,点多面广、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规模小而分散,植被丰茂隐蔽性强、不易发现和遥感识别,防治难度大、任务繁重。

2024年,受多轮持续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灾情发生数量是近5年平均值的4倍。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扎实做好地灾防治各项工作,成功避险19起,实现连续9年地质灾害零死亡。

为实现精准预警,尽可能减少灾害的损失,省自然资源厅动员全省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力量,主动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2024年,省级发布黄色以上预警53次,市、县定向发布黄色以上预警1323次,向镇村干部、群测群防员发送预警短信66.9万条,地质灾害预警更加精准。

针对山区短时强降雨无规律可循的小气候,指导建立人工智能预警模型,利用气象部门10分钟降雨数据,将预警频次从“24小时”提至“10分钟”;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划分斜坡单元,综合人类居住活动、地质背景等,将“一刀切”县级单元预报模式,缩小至乡级单元,集中有限力量精准防灾。

高效:“人防+技防”科学联动防御风险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就在瞬息之间。安徽通过“人防+技防”联动,让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变得更加高效。

为使民众第一时间预知可能面临的风险,相关部门强化“群专结合”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发挥群测群防的基础性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全省2727名群测群防员坚持在岗在位,做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在133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部署1306个雨量站、4366套普适型监测设备,监测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当雨量超过设定的预警值,自动提醒值班人员关注,并逐级通知到村,到具体风险点的群测群防员。

地质灾害风险处置专业性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如何向“险”科学应对,处置更加有力?2024年,省级安排217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专家,分片负责防灾技术支撑,全省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1000多名技术专家“驻县包乡”,指导基层应急处置和防灾避险,协助转移上万户群众,为科学防范地质灾害提供支撑。

持续: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7.56亿元

地灾工程治理,能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根据统计,2024年全省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7.5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6.56亿元,省级资金1亿元。搬迁受威胁群众405户1269人,实施工程治理155处,排危除险324处。

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治工程,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回头看”,保障安全稳定运行。安徽省国债项目实施进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多次在自然资源部召开的项目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过去一年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取得积极成效。抓实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生命防线更加牢固。”相关人士指出,同时,要看到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地质灾害仍有可能呈高发频发态势,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难度大、人为活动诱发灾害比重高、防灾避险知识普及不够等问题,还需着力破解。下一步,安徽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升行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原标题:科技赋能,精准御险!安徽这道“生命防线”更加牢固了!

来源:合肥在线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