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内增发展动能,外拓渠道资源,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今年前两个月,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8%,实现“开门红”,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近1倍,新动能、新优势、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走进位于合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这家光伏企业车间,各条光伏组件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企业组件事业部的负责人王万晖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延续了去年出口的强劲增长态势,海外市场开拓又实现了新突破。
合肥协鑫集成组件事业部 副总经理 王万晖
2024年我们实现了光伏组件产品出口达到了3个多GW,整个出口金额应该是在3.3个亿美金左右,2025年我们也是继续保持积极开拓市场的态势,也取得了新的订单,欧洲东南亚以及中东的新兴市场给我们带来了突破性的增长。
面对行业产能过剩、国外关税增加等不利因素,协鑫集成的强劲增长来源于企业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对市场的提前布局。深耕新能源领域30多年,协鑫集成一方面不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电池和组件的效率和性能,推出了针对海外市场的全黑组件等特色产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欧美市场对于减碳降碳新的政策要求,从去年开始,协鑫集成在行业内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对光伏组件碳足迹的动态追溯。
合肥协鑫集成组件事业部 副总经理 王万晖
我们在出口欧美的光伏组件,我们都会带上一个可以识别身份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它的生产厂商,包括每个原材料它的碳值碳排放,通过我们的产品的技术创新高质量的质量保障,我们有信心在2025年延续出口的增长。
凭借新产品、新技术,以光伏产品和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在今年开年继续取得了亮眼成绩:前两个月,全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31.9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占出口总值的13.7%。“新三样”的强劲表现,体现出安徽外贸结构的持续优化。今年前两个月,全省出口机电产品710.4亿元,同比增长22.8%,占到出口总值的7成以上。其中,汽车出口130.3亿元,以奇瑞、江淮为代表的7家整车企业,加上超4000家零部件及后市场企业,显著提升了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成为安徽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 会长 石琴
我们对资源的整合确实体现出了非常大的优势,从人才产业科技创新金融,在“四链”融合这一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安徽的企业能够抱团,优势互补,协同一起走出去。
为了支持优势产业加速出海,安徽还持续优化开放环境,把去年出台的“促进安徽外贸质升量稳18条措施”等一系列稳外贸政策落实落细,为外向型企业全力做好平台搭建、要素供给和通关服务。在黄山,当地海关建立了辖区出口重点企业名单和关税减让清单,通过“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预约通关等便利化措施,帮助辖区出口企业提高通关效率,缩减通关成本。
誉娇诚科技(黄山)有限公司 生产总监 方琳
我们研发的锂电池产品,解决了超低温放电的痛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又得益于海关的快速通关,我们的货物能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送达,这更加提升我们产品竞争力。
黄山海关监管科 科长 吕志勇
出口订单交货期比较短,对通关时效要求比较高。为了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我们为他们提供了随报随检、全天候预约通关等便利化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
内增发展动能,外拓渠道资源。作为安徽开放重要通道的合肥中欧班列今年又新增了4个国际站点,通达20个国家160个城市。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5.3亿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规模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其中,出口961亿元,同比增长18%;进口454.3亿元,同比增长8.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60.5亿元,同比增长11.7%。
合肥海关统计分析处 处长 汪德葆
前两个月,安徽省“新三样”产品拉动全省出口增长8.1个百分点,是安徽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持续的创新和科技赋能,一系列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支持以及发达畅通的物流体系等,都让安徽外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新三样”激发新动能 助推安徽外贸实现“开门红”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