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发挥长三角地区唯一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的优势,创新拓展低空经济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上的应用场景,通过引入无人机吊运疫木、部署无人机机巢智能监测网络的方式,构建疫情监测、疫木运输、化学防治新模式,开辟了低空产业赋能生态治理的新路径。
引入无人机吊运疫木实现高效运输
在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过程中,疫木的安全、快速运输是关键。山区地势复杂,道路崎岖,传统人工搬运疫木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为突破困境,安徽省在歙县、宿松县等地逐步引入无人机吊运疫木技术。采用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结合智能吊装系统,实现疫木从林区到集中处理点的“点对点”运输。
经过验证,1台无人机一天可吊运疫木10吨左右,是人工搬运效率的6—10倍。同时,无人机吊运可深入地形复杂的山区,为疫木下山提供了一种全新、高效、安全的运输模式。
规划部署无人机机巢实现智能监测
为充分发挥空中监测优势,实现重点松林区监测全覆盖,尤其是减少监测盲区,安徽省在黄山风景区及周边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重点高山林区规划建设25套无人机机巢,目前已运行17套,形成覆盖150万亩左右重点林区的“无人化巡查—智能分析—快速处置”闭环。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回溯和对比分析,实现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的实时监测,快速响应疫情时效提升至24小时以内,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除治”。
低空飞防助力实现高效防控
无人机飞防相比人工喷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还能覆盖人工难以到达的林区,提升防控效率。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运用低空飞机喷药防治技术推进松材线虫病精准防控,采用直升机、无人机在黄山风景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泾县、青阳县等重点松林区开展低空飞防。2024年,黄山风景区通过直升机规模化开展化学防治20万亩次,全省无人机防治面积40万亩次左右,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主要传播媒介种群密度。
下一步,以低空经济为引擎,安徽省将协同推进无人机吊运疫木和无人机机巢建设,共同提升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效能,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向科技化、智能化转型。(江顺利)
原标题:安徽开辟低空产业赋能生态治理的新路径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