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炉渣回收的铜精矿,相当于一座中型铜矿山的产量;以农作物秸秆为饲料喂养的小黄牛,质优价高;智能回收机前,居民熟练扫码投放相关可回收物……
近年来,我省以合肥、铜陵、马鞍山等国家级“无废城市”示范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标本兼治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记者走进铜陵、合肥等地,实地感受安徽经济社会向绿而行、向新而变的澎湃动能。
废渣“淘金”,产业升级提效率
4月2日,记者走进铜陵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选矿车间内机器轰鸣,传送带正在将冶炼车间产生的铜冶炼渣输送到半自磨机内进行研磨。研磨后的物料经过浮选后,再回炉进行二次提炼。
“我们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建设渣选二期、多金属回收等项目,将铜冶炼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吃干榨净’,实现铜矿石资源的二次利用。”铜陵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总工程师张志国表示,为提高铜冶炼渣铜回收率,该公司利用浸出、熔炼、电解等一系列技术的加持,使铜冶炼渣、铜阳极泥等这些过去难以处置、价值低下的冶炼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从中进一步回收铜资源,并提炼出铂、钯等稀有金属和大量金、银。
张志国介绍,该公司通过熔炼炉渣,每年可回收含铜品位20%的铜精矿15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铜矿山的产量。
此外,该公司新建的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可回收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低温热能用于发电,全厂余热综合回收可发电量最高达到2.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12万多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在处理固废时无废水外排,所有生产用水均循环利用;冶炼完成后的尾砂,外售给水泥厂作为水泥添加剂使用。
在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发现,该公司生产的新型低碳胶凝材料成品正在排队装车,用作铜陵有色集团冬瓜山铜矿井下胶结充填。
“在同等条件下,新型低碳胶凝材料使用量约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的60%至70%,可为矿山充填降本约三分之一。”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巩瑞晨介绍,该公司以钢铁、热电等行业产出的高炉矿渣、钢渣等为主要原材料,经过破碎、粉磨,混合成为一种类似于水泥的胶凝材料,可替代传统的硅酸盐水泥用于矿山井下胶结充填。
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铜陵市在工业领域大力提高产业废弃物利用水平,推动实现“变废为宝”。该市通过构建“回收—处理—再利用”循环链条,开发出纸面石膏板、水泥缓凝剂等产品,2023年,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7%。同时该市全面推进钢铁、冶炼等行业余热利用,实施铜冶炼烟气余热利用等项目。截至目前,该市余热、余压、余气“三余”发电装机容量达48万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22.5%,每年为企业增加收益12亿元以上。
“点草成金”,农林废弃物有去处
“吃进”作物秸秆,“吐出”生态板材……位于铜陵市枞阳县的铜陵万华禾香板业公司车间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变废为宝的“魔术”。
近日,记者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在原料仓库里,成捆的秸秆堆积如山。粉碎后的秸秆、枝丫被送入车间进料口,经过轧制等10多道工序,绿色环保型的板材缓缓产出。
“我们以稻麦秸秆、枝丫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制造生态板材,不含甲醛,秸秆掺比最高可达15%。”该公司董事长代庆洪说,项目每年转化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超过40万吨,能够产生5亿元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节约3万吨左右的木材使用量。
近年来,铜陵市构建从秸秆到板材的产业化收储利用一体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建立秸秆标准化收储站27个、堆放转运点212个,年收储利用稻麦秸秆60.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03%。
近日,在绩溪县板桥头乡的徽盛生态养殖家庭农场,记者看到,牛舍里的小黄牛正在吃着从农户家收来的秸秆,养殖场负责人陈笑飞正在打包牛肉对外销售。
“我们家养的小黄牛常年吃优质秸秆,肉质鲜嫩,风味独特,价格也比市场上的肉牛价格高。”陈笑飞对记者说,农场采用先进的秸秆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小黄牛的高品质饲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如今,该养殖场的养殖规模从当初的十几头小黄牛到现在的一百多头牛,农场收入也增加了数倍。
近年来,绩溪县深挖本地小黄牛养殖优势,建起“收、贮、运、加、销”秸秆综合利用体系,鼓励养殖场购置和建设与养殖规模匹配的秸秆处理加工设备及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孵化出徽杭生态家庭农场等一批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目前,全县小黄牛饲养量已达1.55万头,年出栏0.8万头,产值2.8亿元。
串珠成链,“无废”场景遍地开花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要提升固废利用处置能力,还要将“无废”理念深植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之中,化作一个个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生活场景。
4月5日,记者在合肥市蜀山区蜀麓苑社区广场上看到,一台绿色的智能回收机格外醒目。社区居民手持各类可回收物有序排队投递。
该社区居民王女士把提前分类好的黄板纸、塑料瓶分别投入回收机。迅速精准称重后,她很快收到按照实时价格核算的钱款。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既环保又能增收,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王女士说,该机器可以回收纸品、塑料、金属、织物等,每公斤0.2元到0.6元不等,价格还会随着市场价格浮动。
蜀麓苑社区还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越来越多的居民使用手提袋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主动践行“无废”理念。
随着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智能回收机正从“新鲜事物”变为“社区标配”。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布设1000多台智能回收设备,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2024年,我省制定实施《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在全省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省80%的国家级园区和75%的省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3%;全省共建设无废景区、无废工厂、无废社区等“无废细胞”3014个。“无废”理念正春风化雨,推动着绿色与发展“双向奔赴”。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我省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着力推动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等‘无废细胞’建设,积极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加速实现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负责人说。(记者 罗晓宇)
原标题:我省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
“无废”理念融入城市生活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