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显示:近几日安徽部分地区或有短时重度污染
近几日,全省将有一次空气污染过程。 受弱气压场控制,12月6日,安徽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间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短时可达中度—重度污染。
大雾袭扰江淮!安徽发布46条预警 其中5条红色预警
5日夜间到6日早晨,江淮大地多处大雾弥漫。截至6日早晨7时,安徽省一共发布46条大雾预警。其中,淮北、宿州、砀山、泗县、萧县等5地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大雾红色预警。
我国2023年二氧化碳浓度增量略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增量
12月5日,《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发布。公报显示,我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略低于过去10年(2014—2023年)平均增量。
“湿”意盎然的江淮生态画卷
近年来,安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初步建成以重要湿地为主体,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小区和其他保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安徽省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今年是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的第四年,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主战场之一,安徽省不断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多渠道保障退捕渔民安置就业,加大水生生物保护力度,连续三年荣获长...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4年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长期保持量足价稳,总产量连续34年位居世界第一,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速度由2013—2017...
我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普查开展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3万多家单位40多万名普查工作者,深入2860个县采集样点287.2万个,采集样品311万份,如期圆满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工作。
均温创新高、入冬又偏晚,今年会是暖冬吗?
事实上,暖冬和冷冬并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一个事后“认定概念”。评估暖冬和冷冬需要根据冬季三个月(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来判定,也就是说只有等到冬季结束...
为“人类的朋友”营造幸福“家园” 各地生态保护工作“结硕果”
塔里木河流域内分布着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林,长期以来,该区域陆续实施一系列胡杨林保护工程,为塔里木河流域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地环境。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
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是中国气象局服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及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决策服务产品之一,与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
吉林长白山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当地已向公众发布预警
12月5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长白山保护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发现东北虎踪迹后,第一时间在发现地设立警示牌,并向公众发布预警,提醒公众注意此地有虎出没。
安徽拟加快编制实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
近日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暨建筑垃圾治理现场推进会举行。根据部署,全省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加快编制实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有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