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和动物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那些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基地内生活的江豚,面对炎炎酷暑,是否也会遭遇中暑的困扰呢?7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基地内一探究竟。
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迁地保护基地,虽地处江心洲、四面环水,却也难躲太阳炙烤,没走几步,汗水已浸透衣衫。“江豚和人一样,天热也会‘吃不下饭’!”此时,江豚饲养员张八斤正在饵料室内细心准备江豚的食物。与往日不同,他不仅要确保食材新鲜,还增加了一项工序:从鲜鱼中精选十多条大鱼,逐一撬开嘴,塞入五六颗人丹,再小心合上,以免人丹掉落。
“直接投喂人丹,入水即化,难以保证每头江豚都能吃到。”张八斤在日常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高效喂药方法。
长江江豚通过脂肪层动态调节维持体温恒定,全身无汗腺,不能像陆生哺乳动物那样通过汗腺散热。“人丹通常可以预防中暑,还可用于缓解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一般不会对江豚产生危害。”张八斤详细解释道。
上午10时许,张八斤准时站在江豚喂食台,将一把小鱼撒向水面,江豚们瞬间活跃起来,欢快地争抢食物,原本宁静的水面变得生机勃勃。江豚,对张八斤来说,就是自家的孩子,他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头江豚的长相和习性,将塞有人丹的鱼,精准地投喂给每一头江豚。
面对连日的高温酷暑,为了让江豚吃好吃饱,张八斤费尽心思,趁着早晨凉爽、食欲旺盛,他每天清晨五六点就来投喂。“只要江豚吃得下,再苦再累也值得!”喂完江豚,张八斤已是满头大汗、衣衫湿透,但他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适宜的水体温度对江豚的生存至关重要。“江豚理想生活水温应保持在15至25℃之间,高温不仅会让江豚食欲缺乏、烦躁不安,还可能引发皮肤疱疹等疾病。”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室负责人陈燃说道。为此,该局已于7月1日开启了夹江水体交换系统。
当日,记者来到长约4米、宽约3米的进水口处观察到,清澈的水哗哗地涌入夹江。记者用手轻轻拨弄了下,丝丝清凉直抵心底,附近不乏江豚翻腾嬉戏,像是在说“这边的水真凉快!”
“长江水是活水,水温也比夹江水温低很多,引入长江水能够有效降低夹江水温。”陈燃告诉记者,开启夹江水体交换系统,就如同为江豚安装了空调房,除了摄食时间,它们大多时间喜欢聚集在凉爽的进水口附近。
当前,高温天气虽导致江豚摄食量有所减少,但它们的总体健康状况依然稳定,成年江豚每日的食量维持在10斤左右。“我们将继续加强巡护观察,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江豚行为状况,加密水温、水质检测,扎实做好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全力保障江豚安然度夏。”陈燃表示。(记者 孙照柱)
原标题:江豚开启“避暑模式”
来源:铜陵日报